首页>检索页>当前

北京“双高计划”院校的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0-06-29 作者:赵新亮 来源:《北京教育》杂志

□“双高校”学生大赛获奖较多,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相对较高

□“双高校”师资数量相对充足,双师型、高学历教师占比较高

□“双高校”专业实力相对较强,产教合作企业与在招专业较多

□“双高校”办学经费和硬件条件相对较高,但占地面积普遍不足

2019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的公示》,北京市有7所高职院校入围,占北京高职院校的28%,入围比例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7所“双高校”平均在校生规模为3,946人,显著高于北京高职平均水平(2,312人),7所学校高水平专业涉及学生数为7,912人,占学校总人数的28.6%,占全市高职人数的13.7%。

北京“双高校”:学生发展

《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7所“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也显著高于非“双高校”。[1]同时,2019年各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双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为5,730元,全市平均为4,741元,非“双高校”为4,357元。[2]此外,统计2019年学生大赛获奖情况发现,“双高校”平均获奖15.6项,显著高于非“双高校”。例如: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院校59项获奖中有40项来自于7所“双高校”,占比67.8%。

1.jpg

北京“双高校”:师资队伍

2019年中国高职院校监测数据显示:北京高职院校校内专任教师共计有4,207人,7所“双高校”有2,293人,占比54.5%。7所“双高校”师资规模相对偏大,以生师比指标为例,7所“双高校”为9.2,而非“双高校”为11.9,两者差距较大。此外,从高级职称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博士学历教师等指标分析其师资水平,“双高校”的三项指标占比均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和非“双高校”,表明了“双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整体较高。例如:在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北京市共入选5个,其中有4个来自“双高校”。

2.jpg

北京“双高校”:专业水平

2019年,第一批北京市职业院校工程师学院及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有40个,高职院校共计有11个,其中7所“双高校”占了8个,首批40个合作项目三年建设周期预计财政投入4.3亿元。[3]同时,统计2019年学校产教合作的企业数发现,7所“双高校”平均有39个,而非“双高校”仅有11个,两者差距较大。总体来看,“双高校”的在招专业数量也显著偏多,平均为25.7个,而非“双高校”仅有12.5个;“双高校”的专业实力也相对较强,以国家级重点专业为例,“双高校”平均有6.1个,而非“双高校”仅为1.8个。

3.jpg

北京“双高校”:硬件资源

2019年各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1]:“双高校”的办学经费和设施设备条件相对较高,7所“双高校”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平均为8.72万元,显著高于非“双高校”4.96万元的水平,同时“双高校”的生均财政拨款达7.6万元,而全市平均水平为6万元左右。在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方面,“双高校”平均为33.8平方米,虽然高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标准,但办学占地面积不足问题仍然是制约“双高校”未来发展的一个因素。(作者:赵新亮)

4.jpg

《北京教育》杂志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