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紫金花城”教育再腾飞

甘肃省金昌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12-01 作者:尹晓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的金昌,因有世界级的镍、铜、钴等稀有金属矿藏,以及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被誉为“祖国的镍都”。“紫金花城”则是金昌的另一个称呼,这得益于近年来,这座以镍矿为特色产业的西部城市,在发展中开启了“绿色”转型之路。

城市品质在提升,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近年来,金昌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紧紧围绕均衡、优质、现代化发展核心,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转型,使这座西部城市的教育,从更高的起点上再出发、再腾飞。

聚焦薄弱学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十三五”以来,金昌市对教育的经费投入达54亿元,全市教育进入均衡、优质、现代化发展的“转型”时期。从这个数字背后,可以看出金昌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甘肃最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城市,全市中小学95%以上学生享有“标准化”学校教育资源。

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学校之间教学水平不均衡,部分教学点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导致个别城镇学校超出标准班额、个别农村学校班额不足。

永昌县最南端的南坝中心小学是一所标准化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最高招生量达400人,“但近几年,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转移到县镇生活、就业的居民越来越多,学生随之流失,目前仅有学生56人。”校长刘志兵无奈地说。

不止是南坝中心小学。农村生源被“围猎”,而城区学校“人满为患”的现象,让金昌教育一度处于尴尬境地,曾引以为傲的教育均衡带来的闪亮光环,在农村生源流失和城区学位紧张的“博弈”中显得有些暗淡。

如何破解?近年来,金昌市着力构建高质量、有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高品质教育格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构建“生生有项目、班班有专攻、校校有特色”、“一校一品”的教育格局,大力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加强劳动教育,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我们聚焦薄弱学校改革,有效激发和提升了城乡学校办学活力,满足了群众对多样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农村生源趋于稳定,也构建起了良性的教育生态。”金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加明说。

打破校际间“围墙”,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早在“十二五”期间,金昌市委、市政府就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构建以高质量为核心的金昌教育新机制”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建设高品质城市”的重要内容。

“要办有特色、多样化的教育,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惠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必须创新办学机制体制。”张加明介绍,金昌市探索建立了教育集团和教育联盟,采取优质学校“捆绑”薄弱校等办学模式,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金川区第二小学的发展就是一例。2017年5月,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五小学和金川区第二小学组建了金川总校第五小学教育集团。三年来,双方采取教师交流轮岗、师资统筹管理、名师引领、联合教研等诸多创新举措,实行“教师一体化配备,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让区二小摆脱了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相对薄弱的困境,快速蝶变成为群众可信赖的口碑学校。

与此同时,以组建教育发展联盟为抓手,打破学校间“围墙”,统筹推进县域内、校际间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五大工程”,在全市串起多条优质“教育链”,促进城区校际间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实惠。

目前,该市已探索建立了教育集团、教育联盟21个,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了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同时,采取教师交流、支教、挂职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市、县(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力度,着力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参与轮岗交流教师达561名,交流校长、副校长共75人,交流学校中层干部107人,城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呈常态化,逐步形成了校长教师合理流动的长效用人机制。

关爱特殊群体,保障每一位学生教育权利

家住金川区双湾镇八一天生坑街的齐齐,因患有自闭症并伴有行为问题,无法与常人沟通,加之家庭贫困,去学校读书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针对齐齐这一情况,金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抽调三位教师,组成送教工作小组,在一年多的送教帮扶中,让齐齐有了很大的改变。

该校副校长杨晓来介绍,学校依据学生评估情况,做到“给有相关需求的学生搭配指导中心该领域最好的老师”,确定25名送教上门骨干教师,实现“送教上门”全覆盖。同时,以“学生快乐成长”为目标,做到“送温暖、送知识、送方法”,指导家长掌握有关教育补救方法和康复训练技能,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浓浓的关心和关怀。

近年来,金昌市为妥善解决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上学、资助、关爱等,不断建立完善关爱和服务体系,确保了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贫困、亲情缺失、精神贫困等原因而失学,用教育扶贫成果助推全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上学更安全便捷,专门成立校车服务公司,为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周末接送学生服务。据统计,五年来补助资金共计1681.47万元,校车运行安全、服务周到,群众反映良好;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饮食质量提升,采取校内食堂供餐和校外企业供餐两种方式,有效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条件,学生饮食质量不断提升,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为全面保障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全学段全覆盖,对贫困学生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

此外,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积极配合,多种手段、多维层面、因地制宜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提高“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水平。同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公办学校接纳率达100%。(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