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韶关学院:产学研共建“造梦空间”

发布时间:2021-06-01 作者:刘盾 黄长征 张紫欣 徐昌龙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年来,韶关学院建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培并举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政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打造“造梦空间”。如今,韶关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入选“献礼建党100周年——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展”,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获评2021年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

课程资源链接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韶关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学生强化成长成才教育。学校以“创新创业基础”省级“金课”为引领,结合最新的创新创业发展理论、教学实践,建构金字塔式课程体系。同时,学院还开展了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让教师即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目前,学校通过框架设计、案例搜集、资源汇聚等,出版了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校内课程资源如何链接好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韶关学院大力改革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专门组建正处级建制的创新创业学院,统筹配置全校创新创业优质资源。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构建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共生单元“三协同”。该校以完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生模式为突破口,以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四服务”,探索出思政先导-教材基础-金课引领-竞赛实践-项目孵化-创业实战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三协同、四服务、全链条”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韶关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三协同、四服务、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链接,更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韶关学院根据学校现实情况制定的教育模式,也为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与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双师型”师资队伍以赛促学

韶关学院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支点,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政校企合作强化“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引导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共同实施教学,鼓励组建师生共创“专创”工作室。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中,韶关学院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教师郑秋桦带领的蝴蝶兰师生共创团队,夺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学校已连续两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中斩获金奖。

该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赛等赛事,让学生在比赛中磨炼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校学生若有志创业创新且具备一定潜质,学校还提供量身定制创业培训和孵化服务计划,鼓励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对于真正的创业者,则不断追踪其发展状况,并在有需要时持续提供政策咨询、融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实战指导。

在学校的鼓励引导下,很多毕业生在校时,就掌握、练就了创新创业知识和本领。他们走出校园后,在母校不断线的支持下,开启了自主创新创业的新征程。

科研资源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1992年,韶关学院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副教授方白玉牵头的创新创业团队,在一间简陋的小平房中开始了食用菌研究事业。小平房现已发展为现代化食药用菌的产学研孵化基地,获2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师生共同运营的韶关玉蕈创业园也获批科技部备案的国家级“星创天地”。

该基地先后培养了200多名食用菌专业人才、上市公司总经理及企业主管等,吸引150余人到基地就业创业。一大批学生经过基地的学习实训,毕业后成为粤北山区的扶贫能手。在韶关学院与韶关浈江区扶贫办支持下,基地投入500万元建立智能化栽培南华草菇扶贫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为让学生知行合一地练就创新创业真本领,韶关学院推动政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平台、创业孵化基地等,助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校还通过面向社会企业征集创新创业项目、与地方联合申报和攻关重大项目等方式,助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落地。

韶关学院依托不同学科专业优势,立足打造粤北特色农产品品牌,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地方产业特色相结合,并将学校的科研资源转化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学校通过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助力农户增收致富、企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黄长征 张紫欣 徐昌龙 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盾)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