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陈栩:让畲族服饰“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1-12-29 作者:杨匀 来源:神州学人网站

直播间里正在热卖的不是口红也不是护肤品,而是一款极具民族特色的团扇。团扇上的凤凰栩栩如生,花卉围绕衬托,简单大方。主播小小热情地介绍:“这款团扇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畲族传统服饰,使用畲族传统刺绣工艺,每一把团扇都是畲族绣娘手工制作,库存有限,3,2,1,上架!”

主播话音刚落,团扇马上被抢购一空,顾客们纷纷留言表示没有抢到,主播遗憾地说:“手工制作的商品生产能力有限,请各位见谅。感谢大家对畲族传统技艺的支持。”

1.png

凤凰团扇在直播间热卖

直播间外众人非常兴奋,对这个结果感到意外,但这一切在陈栩看来却是意料之中。近几年,国潮复兴,融入民族风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饰品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目光,而且手工制作的独一无二正符合当下年轻人个性张扬,追求独特的性格。

陈栩是畲族技艺传习项目的总策划人,这些团扇就是陈栩带领团队开发的。陈栩虽然很年轻,但在畲族服饰研究的领域已经深耕了十余年。在她眼里,畲族服饰具有独特的东方美,她的努力让畲族服饰从“冷板凳”走上“热风口”,让畲族服饰“活”了起来。

缘起:多看了你一眼

陈栩出生在福建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人发现她从小就展现出对美术的兴趣与天赋,便引导陈栩学习了国画、素描和色彩等课程,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陈栩一直学习艺术并在大学时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经过服装设计的专业学习和训练,陈栩掌握了服饰设计思维和服饰设计实践能力,但是在服装设计研究上一直没有找到确定的方向。

直到2007年,陈栩来到闽江学院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去福建宁德调研,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猴盾村,陈栩第一次看到了畲族服饰,瞬间就被它的民族特色吸引住了,马上上前询问了解。也许陈栩自己也没有想到,只是因为多看了那一眼,陈栩就坚定地走上了畲族服饰研究的道路,而且这条路一走就是14年。

2.png

畲族女子身着畲族传统服饰

谈到畲族服饰为何如此吸引人,陈栩眼里就开始闪光,滔滔不绝。陈栩介绍到畲族服饰有连罗式、福安式、福鼎式、霞浦式、顺昌式等不同的形制,每个地区都有差别,独具地域特色,各个细节都值得深究,这就是畲族服饰最有魅力的地方。畲族服饰在畲族不断迁徙的过程中,由于跟当地的汉族和客家进行交往、交融、互鉴,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可以用一渊多流来形容,这也吸引着陈栩去“解谜”,去了解服饰背后的变迁密码。

陈栩说,服饰是文化的外显,畲族服饰背后是博大精深的畲族文化。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属于中国南方游耕民族,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闽南、潮汕等地。有资料记述,畲族发源于潮洲凤凰山,是古代潮汕最有影响力的土著民族。在千年变迁中,畲族为中华文化史留下了美丽的篇章,在众多现代保留的史书、建筑、文艺、人文风俗、科学等仍然可以看到畲族灿烂文化的印迹。

为了这份热爱,陈栩开始了十多年的奔忙。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而且畲族服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畲族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为了进行畲族服饰研究,陈栩选择了田野调查这个“笨办法”:走进每一个畲族村庄,深入畲族人群,用脚实实在在地丈量畲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畲族自称为“山哈”,意思是居住在山里的客人,聚居地通常是偏远的山区,这使得陈栩的田野调查之路尤其艰辛,经常需要起早贪黑,翻山越岭。

十余年来,陈栩几乎走遍了福建所有的畲族乡村。陈栩对畲族文化的热爱和坚持感动了畲族同胞,渐渐地,陈栩走进了畲族人的心里,他们将陈栩看作自己的女儿、姐姐、朋友。畲族老人们把“压箱底”的服饰拿出来让她拍照研究,畲族妇女们解开复杂的传统发饰,为她演示解说,畲族村庄邀请她去参加民俗活动,让她观察各种活动上不同的服饰……

3.png

陈栩带着学生在畲村调研

经过艰苦的调研,陈栩的坚持有了回报。她著有《福建畲族服饰文化研究》和《福州畲族服饰文化研究》两本专著,努力开辟了许多畲族服饰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把畲族服饰带进了大众视野。

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闽江学院考察调研。陈栩指导的畲族技艺传习项目成果——畲家文创产品有幸作为应用型办学成果展示在习近平总书记面前。陈栩的学生,畲族女孩兰郁颖为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介绍了融合畲族服饰和现代元素设计制作的创新作品。

4.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来自新闻联播)

闪耀:站上更大的舞台

2019年,陈栩经导师介绍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在美国,陈栩带着畲族服饰研究成果得到了热情的接待,并与该校合作导师一起,把重构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作为合作研究方向,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年恰逢国际纺织服装学会(ITTA)设计展在美国举行,陈栩觉得这是一个让世界看到畲族服饰的好机会。她指导学生潘世语以罗源畲族服饰为灵感设计作品,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相关论文,努力阐释作品的设计思路和背后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最终经过评委的双盲评审和打分,陈栩及团队的作品以87.3分的高分入围,收到了设计展的邀请函。

ITAA设计展每年举办一届,面向世界各地纺织服装高校,旨在通过文化、技术交流,推动世界各纺织服装高校对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研究。当年10月,陈栩带着这件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畲族“凤凰霓裳”惊艳亮相拉斯维加斯。国际纺织服装学会副主席Youn Kyung Kim对此件作品给出高度评价:“非常美丽、现代的设计,很好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新视角,即将现有的设计主题(畲族凤凰装)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新概念相融合。红色和酒红色这两种颜色的组合,加上有趣的设计,看起来很美。服装给人愉悦的美感,文化元素以创造性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

5.png

陈栩与国际纺织服装学会评委合影

参展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纺织服装院校的师生纷纷被来自中国的畲族服饰文化所吸引,陈栩用英文向大家介绍长裙上的凤凰刺绣提取自畲族服饰的刺绣图案,工艺则运用了罗源畲族服饰中的“捆只颜”,并热情地解答观众的问题。陈栩说,“能让世界共享畲族凤凰装之美,既骄傲又幸福,不虚此行。”

同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举办了第六届国际学术周,来自十余个国家的访问学者同台竞技,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演讲答辩。最终,陈栩凭借福建畲族服饰文化研究成果脱颖而出,荣获访问学者一等奖。

事实证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些凤凰霓裳带来的“高光时刻”让陈栩看到了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意义,明白让世界看到畲族这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的必要性。陈栩已经计划未来将自己的专著和研究成果译成英文进行出版和发表,积极向外传播好中国的传统文化。

赋能:被需要才能留下来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福州举行,让世界注意到这片散布着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的八闽大地。这里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古城,有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缩影的土楼,有“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陈栩研究的畲族传统服饰也是这片大地上的一块瑰宝,畲族服饰和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的山歌、婚礼、医药等也是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在深入畲村调研过程中,陈栩深刻感受到畲族同胞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这种文化自信让陈栩把保护和传承“非遗”作为自己的使命。

“传统的服饰文化不应束之高阁,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让它‘被需要’。”陈栩一直努力让畲族传统服饰融入生活,被需要。陈栩提出,“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她带领学生,把畲族服饰的图案、工艺融入现代时尚设计潮流元素,将传统服饰转变成生活中的实用良品,并努力用产业化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帮助“非遗”保护。

2018年起,在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陈栩指导带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畲族技艺传习”项目组,与福建省多个畲族乡村签订合作协议,为畲村群众提供培训,让畲民掌握一技之长,在活态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实现在家创业、脱贫致富。截至目前,畲族技艺传习小组深入福建省的畲族乡村传习畲族技艺已经走过了15站,培训畲族同胞1000余人。

微信图片_20211224164235.jpg

陈栩指导畲族村民制作畲族刺绣文创产品

2019年,陈栩带领“畲族技艺传习”项目成员投入资金100万元,成立了福州畲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畲族元素文创产品,并与畲族乡村签订合作协议,开发畲族元素文创产品75批次,获得畲族文创产品授权外观新型专利5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逐渐形成规模化系列产品。“福建畲族蓝染包袋系列”文创产品获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福礼天下”文创大赛提名奖,《畲艺乡传—刺绣系列》获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我把福州寄给你”文创设计大赛优秀文创产品(设计)十强。前不久,陈栩以畲族服饰元素为基础设计的经编面料,被一家知名企业相中,上了生产线,首批出货为企业创造利润800多万元,引起业界关注,也标志着“非遗”文化传承与产业对接有了新突破。

在产业的带动下,不仅有不少畲族年轻人加入到畲族服饰技艺传承和创新的队伍,越来越多的非畲族年轻人也发现了畲族服饰的魅力,带着崭新视角和创新技术,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思维碰撞中绽放新光彩。未来,陈栩将进一步打响“畲”字牌,培育特色产业,让“非遗”保护助力文化振兴,让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传承:后继要有人

在陈栩看来,畲族服饰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她希望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加入畲族服饰研究和传承创新领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如何在服饰设计这个应用型学科更有效地培养知晓地域特色能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才,是陈栩需要解答的一道题。

陈栩所在的闽江学院给了她很多解题思路,闽江学院一直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紧贴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就是为了服务福建省纺织与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而设立的,学生的集中实训时间占到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经过多年的探索,陈栩在教学中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为主线,培养勇于创新、乐于传承的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发挥服装这个应用型学科的特点,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文化传承分为“三步走”,第一步,组织学生对畲族服饰文化调研、采集、整理,掌握大量第一手畲族服饰纺、织、染、绣等调研资料,围绕畲族服饰发表相关专著、系列论文及申报专利;第二步,学习少数民族非遗知识、技艺,邀请传承人进课堂,让学生认识非遗价值,参与非遗技艺体验,掌握非遗技艺,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第三步,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要求通过设计再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7.png

畲族服饰传承人(中、右)展示畲族凤冠

除了特色的教学方法,陈栩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服饰设计竞赛,引导学生运用畲族元素做设计,以赛促学。陈栩指导的学生获得过福建省民族服饰创意设计大赛金奖、“福建省高校设计艺术奖”服装时尚设计类金奖和英国皇家染色协会优秀奖等奖项,学生们在一次次比赛磨练技艺,也在与同行的碰撞中迸发出许多创意的火花。

这种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法得到了纺织行业和教育界的认可。陈栩的教学成果——《以福建地域特色服饰“非遗”为导向的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乐于传承,敢于创新,勇于创业,服务地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陈栩希望学生们能将畲族文化和课程的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未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者和服务乡村振兴地方的实践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畲族服饰研究的道路上,她会有更多的同路人。

“栩栩”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意为生动活泼的样子。仿佛冥冥之中,陈栩的职责就是点石成金,让事物焕发更多的生命力。而陈栩也做到了,她带给畲族传统服饰更多的可能性,让它真正“活”了起来。

但陈栩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未来,她希望让畲族服饰站上更大的舞台,被更多人看到;希望运用畲族文创产品撬动更多产业,让老乡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希望用传统的魅力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把文化传承下去……为了让畲族服饰更加“栩栩如生”,陈栩会继续努力奔跑。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