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双减”落地一学期 看学校如何突破

发布时间:2022-01-12 作者:徐杨 李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本期嘉宾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校长 赵红娥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湖畔路中学校长 白川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中心小学校长 杨昌盛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中心小学教师 杨正忠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辽阳东路小学教师 李燕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学生家长 尹洁

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各校不断领悟“双减”政策导向,聚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等主要任务,积极探索落实举措。如今,“双减”落地将近一学期,究竟给学校、教师、家长和孩子带来了哪些挑战与变化?

本刊邀请了3位校长、2位教师和1位家长,共同探讨“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解决困难的方法以及仍待探索的重点,以期为推进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因材施教,课上增效课后减负

记者:“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落实“双减”工作?

赵红娥:我们把“以提升学习效率来减轻课业负担”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思路。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州12个县市112个乡镇,农村学生比例达71.56%,学生生活相对简单,为了在减负的同时兼顾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丰富性,学校增开了特色校本课程,以“双增”(增加活动课程、增加美育课程)促进“双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进而达到“双减”的效果。

白川:学校研、管、拓相结合,多角度着手落实“双减”。一是精研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科学管控作业层次与时间,有针对性地布置活动类、探究类、成果类作业,丰富作业形式。三是通过内容拓展和时间延展,优化延时服务。

杨昌盛:学校迄今已走过了69个春秋,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减负工作,《意见》印发次月,学校便拟定了“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实施了“一科一辅”“当天作业在学校完成”等举措,确保“双减”落实更有规范。

李燕:学校主要采用“两减一增一树”的措施来落实“双减”工作,即“减作业”“减压力”“增服务”“树品牌”。这些措施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多样化需要得到满足,也提升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尹洁:作为家长,我能直接感受到的是学校对作业形式和课后服务的丰富。既有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的复习巩固类作业,也有兼顾成长性与趣味性的拓展延伸类作业,还有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综合实践类作业,比如学习人民币的时候,教师鼓励孩子学以致用,参与购物付款。学校还系统设计了课后服务,自从开展了拓展课程、科学小实验活动等课后服务,孩子放学回家后经常很兴奋地讲课堂上的见闻趣事。

记者:在探索落实“双减”工作的过程中,学校的哪些措施效果显著?

赵红娥:学校注重根据孩子特色和成长需要设计课程与活动。一是,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56%,来自13个民族,对此,学校通过外聘艺术副校长、引进非遗传承人为辅导员等方式拓展课程资源,从引导学生认识、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入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学校考虑到学生身体成长的需要,以每日3次的“阳光跑步操”保证了学生每天慢跑3000米的运动量;根据学生能歌善舞的整体特点,开设啦啦操、八段锦、音乐、舞蹈等特色课程,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一项技能,从身心两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打基础。

白川:学校在课堂和课后延时服务上注重发挥教育资源共享的作用。在探索高效课堂方面,一是通过聘请专家扎根指导、每周参加集体备课、听评指导常规课,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方向与重难点。二是学校作为天府第七中学教育集团成员,实行集团内教学研究、备课、进度、测评“四统一”,帮助教师快速成长。三是以赛促教,让教师在准备、打磨公开课的过程中精研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在优化课后延时服务方面,学校注重拓展课程内容,开设了通识必修课、兴趣选修课、专业精修课等,其中高品质选修课程共14门,均通过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聘请专业化的特长教师到校指导,这让孩子们觉得校园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的。

杨昌盛:学校充分利用两个“1小时”,让学生在学校学得顺利,回家后过得愉快。一是“课后文体艺自由活动辅导1小时”,由教师组织、辅导球类运动、武术、作文、英语、电脑、主持、记者、民歌、舞蹈、乐器、手工等近30个社团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二是“课后作业辅导1小时”,课后家庭作业由教师辅导、解难,尽量做到作业不出校门。

李燕: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的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一是实施“学校、年级、班级、学科”作业布置“四统筹”,各班设立作业管理“三员”,学生做“协调员”,班主任做“统筹员”,家长做“监督员”,全面监管各班级、各学科作业。每周四下午为“无书面家庭作业日”,让孩子们从题海中走出来,享受亲情、尽情运动。二是学校依托云平台进行作业“三精一管”,即“精准到校、精准到班、精准到人,实效管理”。有了云平台,学校可以建立高质量诊断评价题库,教师们按照教材章节智能推送习题、快速组卷,教研组可以通过组卷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作业的分层分类设计,提供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供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学习。这一平台无需改变学校原有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改变教师教学习惯和学生纸质答题习惯,学生即练即打印,现场反馈,实现了知识堂堂清、日日清。

尹洁:学校的“双减”工作为家庭带来了很多便利,孩子开心,家长省心。一是彻底解决了接送难的问题,放学时间由下午3:30改为5:30。二是亲子时光的质量提高了,以前每天辅导孩子做1个小时左右的作业,亲子时光基本在做作业中度过,现在作业在校内完成,我们有了更多自由互动的时间。三是孩子兴趣得到了关注和发展,体育、面塑、手工、芭蕾等课程照顾了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喜好。

家校协同,校园内外合力解题

记者:党中央对推进“双减”工作所下的决心之大、所采取政策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双减”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您曾遇到过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赵红娥:“双减”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师资不足和教师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学校既积极争取师资、财政的支持,也整合开发自身资源,鼓励教师增强工作主动力性,帮助有特长的教师开设选修课程。

白川:最先面临的困难就是家长的过分焦虑与质疑。学科类校外培训取消后,家长担心孩子考不好,感到无所适从。对此,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家校工作群、家校沟通、家访五大途径与家长合作研讨学生培养策略,围绕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践行家校协同育人。

杨正忠:我们也面临着如何缓解家长担忧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是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并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去辅导学生的学习和作业,同时召开家长会议,引导家长了解“双减”对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减负的意义,从两方面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李燕:课后服务让教师的工作强度、压力骤增,我的应对方法是:采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将下一周或者第二天的工作划出主次;借助读书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同事们分工合作完成各项工作,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通过实施“捆绑式”团队互评促使学生互相监督、自我管理;在课后服务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学生一起提升。

记者:在您看来,继续深化落实“双减”工作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提供什么帮助?

赵红娥:“双减”的实施对学校提出了硬件和软件建设上的新命题,教学场所、设施设备、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课程建设等需要优化,资金也需要进一步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双减”工作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统筹协调与持续巩固。

白川:课堂与课后对教师的要求都提高了,但相关保障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学校在高效课堂探索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便利,在课后延时服务方面通过调整工作分配方案尽力缓解教师疲劳,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对此,深化“双减”落实,还需要保障教师待遇,支持专业的艺术、技术、体育机构及人员参与到学校的课后服务和周末托管中,积极打通教育资源壁垒,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的指导。

杨昌盛:目前,学校是通过教师无偿工作、义务辅导来开展延时服务的。教师待遇要不要提升,怎么提升?课后服务要不要收费,怎么收费?希望能有指导性文件,让学校有理有据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双减”工作。

李燕:要想继续深化并落实好“双减”工作,既需要减少教师的非教育类任务,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及研究中去,也需要转变部分家长的认识和观念,让家长能与学校达成共识,共同帮孩子减负。

尹洁:“双减”确实让孩子和家长都轻松了,但孩子面临严重的升学压力,学习成绩仍然是决定孩子未来的重要因素。所以如果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关键节点的选拔方式不改变,家长难以短时间消除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和焦虑。站在家长的角度,一是希望学校可以创新或甄别出正规、合理、优质的素质教育产品补充学校教育,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二是希望未来人才定义和发展路径更加明确,将人才的选拔标准与“双减”联动,家长能从人才需求端倒推出孩子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才放心让孩子全面发展。

稳中求进,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学校、教师、家长都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才能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统筹推进“双减”工作背景下,您认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赵红娥:牢牢守住课堂主阵地是学校落实“双减”最主要的着力点,学校确定了以改革创新谋发展的思路,实施“选课走班”制度,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选我所爱”的机会,创设了“爱我所选”的条件。今后,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课堂,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不仅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更进一步实现“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的飞跃。

白川:学校仍将继续从构建高效课堂、优化课后服务、优化作业管理3个方面发力。另外,混合走班模式也是我们下一步提炼和科研的方向,消除传统课堂把40多个孩子当一个孩子培养的弊端,借助混合走班,根据学生学情,实行“一人一课表”,课堂与作业协同分层分类、精准适配,提高学生的学习达成度。这本质上既是减负,也是为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杨正忠:教师是“双减”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坚守者,“双减”工作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在加强文化学习、业务进修和提升职业道德的基础上,致力于改革创新,加强对“双减”工作的调研与教研,为“双减”工作“减负不减质”贡献智慧。

李燕:根据《意见》中言明的教师职责,我觉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众多教师直接可为的方式。但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任务和目标各不相同,比如,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上岗的教师都存在区别。当前,崂山区各个学校全面推广使用云平台,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深化、创新课堂和作业模式。

尹洁:今后会冷静看待孩子身上的优缺点,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更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让孩子自在成长,给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

记者:您希望通过“双减”工作促使社会形成怎样的教育生态环境?对“双减”工作本身有什么建议?

赵红娥:希望“双减”能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

白川:希望“双减”能按下教育内卷的停止键,真正实现教育的初心,让人学有所得,收获成长的乐趣。其中最重要的是“双减”工作与考试选拔机制的调整相配合,本末兼顾地落实减负。

杨昌盛:通过“双减”工作,让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真正减轻作业过重负担,家庭减轻学科类校外培训造成的经济负担,让教育真正回归学校。

李燕:落实“双减”工作能让孩子学得更好、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保障孩子们拥有更好的未来。

尹洁:希望“双减”工作能以终为始,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坚持因材施教,让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记者 徐杨 李景)(《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1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