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这位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创是北舞老师!

中国教育报记者独家专访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主创、闭幕式舞蹈总监、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文海

发布时间:2022-02-04 作者:张春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开幕式各项要素顺利进行,悬着的心放下了。”2月4日晚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绽放。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主创导演张文海在鸟巢工作区忙碌着。“祝愿中国新年国泰民安,山河锦绣。为祖国骄傲,为团队骄傲,为自己点赞!”张文海说。

为了筹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近一年多来,张文海的工作非常忙碌。“早睡早起”,张文海和同事们对这个词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有时候凌晨四五点结束工作,对着朝霞说晚安,早上九十点又要起来工作。

“不过,我们都熬不过张艺谋导演。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张文海说。

“双奥导演团队”中的主创导演

这是张文海和张艺谋团队的第六次合作,早在2008年,张文海就担任北京第29届夏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此次再次由张艺谋总导演推荐,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主创导演,闭幕式舞蹈总监。张文海是“双奥导演团队”中的主创导演,也是20多位主创导演中唯一一位舞蹈教师。张文海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

“感谢国家重托,感谢北京舞蹈学院的支持,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人生能有几回搏,从夏奥到冬奥让我踏着时代的脉搏起舞,倍感荣幸。”张文海说。

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支持下,2020年12月,张文海正式进入开闭幕式工作部,全程参与一年多的创意策划和排练。早上八点进场,凌晨一两点结束工作,是张文海和团队的常态。

谈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张文海坦言,压力很大。“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珠玉在前,最大的压力是与2008年相比,要打破自己,超越自己。这是比较难的。”张文海说。

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比,因为疫情因素,这次开幕式人数少了,时长减少。对冬奥会开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相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文海觉得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策划上更加聚焦当下和未来,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创作原则,更多体现绿色奥运与科技奥运。转变大型演出“人海战术”的惯性思维,用创意和科技去实现视觉上的饱满效果,将屏幕影像、视觉特效、现场表演、装置融合在一起,把表演化为仪式的一部分,让整个开幕式表演凸显烂漫且空灵的气质。

张文海介绍,这次开幕式有几个特点,科技赋能艺术是本次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开幕式体现了人工智能、AR、裸眼3D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开幕式中,鸟巢超大地屏首次实现全LED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地屏投影,画质达到16K。国家体育场“鸟巢”出现了一万多平米的发光屏幕的巨幕。1秒钟50帧,画面的像素达到是14000分辨率。

张文海说,人民性也是本次开幕式的特点。开幕式演出没有明星,全是老百姓和当代青年学子。体现了体育盛会是人民的盛会,人人参与。从创作观念上,颠覆了文艺晚会的形式。同时,开幕式将仪式和节目表演融合在一起,包括国旗传递的环节,也是一种创新。

开幕式中精美的音乐和精湛的艺术呈现,是如何遴选的?张文海介绍,都是非常公平公正选用。所有曲子都是盲听,所有技术也是盲审,选定了曲子和作品,再看作者是谁,都是优中选优,用艺术本身去说话。

教师身份如何助力冬奥会开幕式

张文海是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入选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教师,也入选了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项目主讲教师。那么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要工作,是不是就是编编舞?

“作为主创导演,舞蹈只是我的专业身份,更需要涉及多元技术层面,与世界顶尖的各行各业的人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张文海说,要了解世界和了解中国国情,包括政治、文化、外交常识等国家战略方向,要把个人的艺术个性融入国家情怀,踏着时代的脉搏去创作。

提及开幕式中的舞蹈表演,张文海表示,开幕式中的舞蹈已经超越了舞蹈本身的艺术形象。与晚会的载歌载舞不同,开幕式的舞蹈是手段和载体,需要与技术、创意、观念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合力的行为艺术。开幕式表演中,还将舞蹈融入仪式。

有着教师身份的主创导演,在开幕式中,有哪些优势?

张文海介绍,这次参加开幕式的演员中,95%以上是青年人与在校学生,这也代表着“向未来”,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的朝气与欣欣向荣。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参演学生以北京学生为主。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体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在京高校的部分学生参与了开闭幕式演出。张文海所在的北京舞蹈学院学生参与了运动员入场式中10个国家的引导以及节目《构建一朵雪花》。

《构建一朵雪花》这个节目,演员全部来自北京舞蹈学院21级的学生们。一共96名女同学,装扮为96片雪花。

张文海介绍,自己是有着20年艺术高校教龄的老师,对年轻人心态的把握,是老师的基本功,这也是他作为教师参与到主创导演中的优势。

进入排练后期阶段,需要兼顾现场排练的反馈,调整方案,有时候第一稿音乐写完了,舞蹈也排好了,但后期音乐需要调整,舞蹈的结构也需要随之更换。更换四五次都比较正常。排练的学生会有疲倦期和高峰期,也会有后退和退缩。有着做教师的经历,张文海在排练现场,提醒自己,既要照顾年轻人的心态,又不能好为人师。“这个角色要既要体现老师的优越性,又不能让学生们感觉我是在上课指导,好为人师。”张文海说。

“让学生参与开闭幕式演出,看似打破了常规教学,实际是从小教室搬到了大社会,搬到了大舞台,将教学和育人延续到线下大型活动中来。学生得到了更多的知识和锻炼,更加自信,更加爱国。从学生学业角度,这是一个增量。”张文海说,“学生通过艰苦奋斗的努力,看到了世界和中国的关系。这是文化育人,以舞育人,全面育人。”

张文海认为,让更多青少年及莘莘学子参与开幕式表演,担当重任,不仅符合奥林匹克教育的理念,更是一场生动的文艺育人、以美化人的“最美课堂”。从小教室到大舞台,让知识“活”起来,更能使学生们见行见效,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完美体现中国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新风尚与新气象。

开闭幕式导演和一线教师,身份如何切换?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结束后,张文海将回到北京舞蹈学院,继续自己的教学工作。从教师到导演,从导演到教师。这两个角色如何切换?张文海说,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线的舞蹈教师。从教师走向导演,只是自己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视角教学。“从讲台到舞台,从舞台回到讲台。两个空间维度,对个人也是难得的体验。”张文海说。

在张文海看来,新时代教师应该是综合型人才,要努力学做“大先生”。身为艺术高校教师,给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样重要。教师和导演身份的跨界,让自己有了更多维度的拓展机遇。老师的视野与眼光,就是学生未来看世界的态度。老师借助课堂外“他山之石”的力量,不断锤炼,最终反哺到本职工作中,赋能在三尺讲台上,更好地执着于教学,奉献于课堂,服务于学生。(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春铭)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