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代表委员与专家畅谈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发布时间:2022-03-03 作者:惠娟 杨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神州学人-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惠娟 杨宇)围绕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道路上面临的安身、安心、安业“三大盼”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冯丹,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3月2日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融媒体访谈,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单艺伟 摄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珍爱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寄语广大青年。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青年人才是未来领军人才、战略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既是青年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期,也是我国建成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期。因此,为包括青年人才在内的广大人才“减负松绑”,加大支持力度,营造更好的释放科研潜质和创新活力的环境尤为重要和紧迫。对此,袁亚湘呼吁,要更加重视和关爱青年科技人才,遵循人才成长和科研工作规律,解除他们身上的过重压力,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待遇保证,在学术上给予充分自由,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思考和研究,敢于探索未知,乐于创新创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青年人才,其成长特点不尽相同,不应“一刀切”,要进一步改革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用人主体更多自主权,充分调动青年人才的潜力和活力。青年人才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真正热爱科学,珍惜美好时代,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做出突破性的原创成果。

冯丹认为,对自身的高要求、同行间的竞争压力、社会环境等,都是导致青年人才无法静下心来投身科研与教学的因素。只有在物质条件方面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安身”,避免因量化考核过杂等因素造成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使其“安心”,才能让青年人才真正将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实现“安业”。科学研究需要创新,越是难度大、周期长、失败风险高、不被人看好的创新尝试往往越需要年轻人的敢拼和冲劲,也就越需要周围环境为其提供长期、稳定、注重实效的支持。为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建立起合理多元的引导培育模式和评价激励体系,建立科研过程性评价和保底机制,才能让他们明确前行方向,勇于尝试创新,敢于挑战突破。

王辉耀表示,青年人才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核心动力。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推出了适合自己国情的青年人才引育和储备计划,也在充分利用本国优势吸纳优秀人才。当前我国青年人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一方面是年轻一代遇到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现实需求和“刻板印象”造成人才流向结构性失调,进而加剧了竞争的白热化。为解决好这些问题,青年人才自身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各地方和各用人单位在引才机制、考核晋升机制等方面的合理化与公平性上下功夫,切实体现对青年人才的关心与尊重。同时要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建立重视学术水平和实际贡献的学术评价制度。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