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吴碧霞委员:情感救助比物质资助更重要,不让失助青少年当“沉默少数”

发布时间:2022-03-09 作者:武文君 唐琪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武文君 唐琪)“目前,我国各类社会保障帮扶制度更侧重于对青少年的物质资助,但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心理疏导、情感支持还不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以孤儿或“事实孤儿”、病残青少年、家庭贫困青少年等群体帮扶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在帮扶过程中情感救助比物质资助更需要重视。

吴碧霞调研发现,由于青少年缺乏自主生存能力,不能及时掌握救助保障政策,寻求帮助的能力较弱,往往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反映自己的困境,是“沉默的少数”,一旦发生问题,负面效应很大,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如何更好地完善青少年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解决社会救助没有及时覆盖的弱势青少年群体问题,吴碧霞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立足于“精准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救助对象所处区域、年龄阶段、受困类型等不同情况,精准识别他们的多样化、多层次救助需求,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救助,并结合不同群体如青少年、大病重病患者等特点分类建档立卡,以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为支撑,促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实现“智慧救助”。同时,还应完善社会救助立法,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是制定出台专门的青少年社会救助制度。弱势青少年群体需要社会救助的类型很多,包括无人抚育、遭受侵害、心理疾病、就业困难等,建议民政部牵头,以推动“十四五”时期《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纵深实施为契机,制定出台专门的青少年救助制度,为实现《规划》提出的“加强青年社会救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严格落实地方治理责任。建议加大问责力度,对于因地方职能部门工作缺位、错位导致的青少年“失助”事件,属地党政一把手、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均要严肃问责。

四是汇聚青少年社会救助合力。在村、社区建立青少年救助队伍,落实网格化管理,确保辖区内青少年在需要时第一时间获得救助。整合综治干部、志愿者、社工、辖区民警等多方力量,充分调动各类青少年基金会、爱心联合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团队等资源,常态化开展救助帮扶,实现物质帮助点对点、生活关爱心贴心、心理关怀面对面。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政策解读和引导,让青少年知道有效的求助渠道,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获得帮助。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