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2日,青岛市确诊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病例孩子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燕儿岛校区就读。疫情发生后,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摸排出次密接师生108人(含一名校车司机、一名校车照管员),迅速安排转运隔离。
3月8日,伴随着初春的晨曦,这108人顺利结束了隔离生活,重返校园温暖大家庭。
这段特殊的经历见证了初中学生从惊恐迷茫到冷静坚强的转变,许多人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律、乐观、责任、成长、感恩的意义。
突如其来
事发当天,学校日常预案成立的学习保障组、学生管理组、心理辅导组、家校沟通组等10个工作小组立即发挥作用,处置科学、精致管理、责任到人,实现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学生教育及安抚有章有序。
事出突然,摸排出的98名在校生要紧急转运隔离,每名未成年初中生要面临7天独自隔离学习生活,学生的教育和安抚、家长焦虑担心的情绪缓解成为眼下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点。
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张凤瑛果断决定当晚开家长会,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和家长视频见面。
学校立即组建隔离学生群、学生家长群,解决了来自人员、设备、时间、地点、网络等问题,当晚9点召开了隔离学生的家长会、隔离学生和家长的视频见面会。情况通报及各种嘱托、鼓励、加油的话语通过网络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虽然是隔空视频,但让隔离学生和家长都放下心来。
停课不停学
停课不停学,离岗不离教。当晚,学校除了开家长会,还紧急召开“线上教学专项部署会”,周密部署隔离学生后续学习生活。
2月23日上午8:05,第一节线上课就安排心理教师对隔离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同时将上课相关安排信息发至隔离家长群;对家长在群里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和落实,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将隔离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专门配备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网络学习进行督促、指导、鼓励,全力提升每名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制定详细的隔离期间作息时间表,为学生学习和体育锻炼提供具体方案,并发送至家长群,让家长了解相关进度信息;将隔离教师和学生需要的纸质版课程表和时间表,以及各学科导学案等学习和办公资料送至隔离酒店;派驻隔离酒店专班值班干部,协调配合联防联控。
隔离学习生活中,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眼保健操和室内课间操等跟校内学习生活保持一致。学校还安排了晚间音乐电台,有互动点播、视频欣赏、打击乐创编……校园内,在校师生为隔离同学录制鼓舞视频,还手写信件和贺卡等,让枯燥无味的隔离生活增添了欢乐,也给予了他们信心。
2月26日、27日,隔离师生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周末”。学校组织了“真爱暖人心,一起向未来”线上交流活动,一起赏析名画、做和平鸽、运动打卡、回顾北京冬奥会、讨论俄乌局势……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只要心中有爱,隔离隔不断情感的沟通,反而给了彼此心与心交流的机会。
爱与责任同在
连日来,全校干部教师时刻保持24小时通话畅通,随时关注工作群消息,跟踪听网课及时反馈网课效果,经常深夜还在打电话、发消息,没有一人为此抱怨。
事出突然,很多学生没有带齐学习物品,加之每天学习内容不同,学校就成立了“货运小组”,由学校将学生学习资料等按照房间号进行打包,每天送到不同隔离点放到隔离房间门口。
部分教师被隔离加上突然增加线上课程,教学压力突然增大,但是老师们挺身而出,自愿多承担教学任务,还有教师主动担任起临时网课班级的班主任。
隔离点每天有干部值班,同时做好值班记录,还安排专人负责将隔离点、家长群反馈的问题制成清单进行一一落实,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好解决的立即联系多部门进行协调。总之,隔离工作群的消息成了干部教师的“战斗指令”,只要有需求,全校干部教师第一时间响应,保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家校联手共育人
突如其来的隔离,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对家长来说更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学校第一时间成立的“隔离学生家长群”发挥了家校联手育人作用。
有一位家长给隔离期的女儿手写了7封信走红网络,也鼓舞了许多人。家长在信中写到:“如果生活总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你很难获得超过生活惯性的认知。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都会让人恐慌与无措,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如何面对恐惧与压力,是人生的必修课。”
每一名隔离的学生没有辜负教师和家长的厚望,从开始的担心到很快适应隔离期的学习生活,战胜了恐惧,还锻炼了自理能力。
有学生表示:“我真的想谢谢我的老师,在这一堂人生的大课堂上,讲述了大爱无疆的情怀。我要把这次隔离生活当成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尽管孤独难熬,但也让我学会了独处,学会了安排自己的生活,也让我能沉下来去思考、去反思。”(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孙军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青岛3月9日电)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