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2-07-05 作者:孙雷 高晨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丰厚的文化内涵,与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内在关联。高校应将文化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开发文化资源、开设文化课堂、开展文化实践、营造文化环境等方面,深入探索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路径。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文化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在革命斗争中,党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引领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的当代青年,要以时代新人的担当和自觉,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精神是文化的内核,文化是精神的基脉。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至关重要,应基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底蕴,以文化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出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路径。

时代新人应有的精神品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仰、实践品格、顽强意志、政治定力等心理品质和精神气质是塑造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源泉。

1.传承“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是要让时代新人有理想、有追求、有共产主义信念。一百多年前,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人,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和理想写在旗帜上,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最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举旗定向、坚定信仰,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

历史经验表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让时代新人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要让时代新人深切感受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并不断转化为创造人间奇迹的实践力量,学会志存高远、明辨是非,在真理光芒的照耀下破浪前行、追梦圆梦。

2.传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要让时代新人有责任、有担当。可以说,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初心和使命指引下不断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上,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奋斗赞歌。

当代青年要从党的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体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一精神血统,把有限的青春力量投入新的赶考之路中,不断成长为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当代青年要从党的奋斗历史中不断领悟中国共产党“立党为什么”的重要问题;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洗礼中,不断汇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提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肩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责任;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3.传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即始终保持“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斗争精神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顽强意志,就是要让时代新人去奋斗,敢斗争。建党百年的历史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这样的牺牲不可谓不大,作出这样的牺牲不可谓不难。马克思主义认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总要遭遇波折坎坷,必定会从苦难辉煌走向日新月异,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中国人自古就明白,要幸福就要奋斗,而奋斗就要付出辛勤汗水,就会有流血牺牲。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让当代青年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学会在居安思危中增强忧患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就是要让当代青年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不断在实践中磨砺自身的意志品质,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凝聚奋斗的力量,在奋斗中书写人生的壮丽篇章。

4.传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即忠诚于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让时代新人守纪律,守规矩。从历史逻辑看,百年党史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历史;从理论逻辑看,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期盼是高度一致的;从实践逻辑看,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落实到一言一行、贯穿于一生一世。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就是回答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强党靠什么”的重要问题。

时代新人是党员干部的后备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的“加盟”和支撑,时代新人的成长更离不开党的培养和引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意志品格,不仅要靠个人的党性修养和实践锤炼来达成,更要靠恪守规矩和严于律己来实现。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让时代新人胸怀“国之大者”,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实践中不断锻造政治定力、筑牢人民立场,把最美的青春答卷献给党和人民。

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丰厚的文化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凝聚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文化机理和蕴含的文化因子,可以为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奠基铺路。

1.根植于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任何一种切中时代本质的思想理论成果都是在汲取人类已有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生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一脉相承。

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与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源于中国先贤追求真理的民族情怀,与“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情操相一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基于中国古人勇于担当的民族品质,与“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民本思想相匹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始于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与“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大无畏精神相统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根植于忠孝节义的民族传统,与“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所传递的为国为民理念相一致。

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创新转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既体现了继承性,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体现的辩证精神、务实思维及民本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具有天然的契合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提供了条件,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此外,伟大建党精神还借鉴与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建党的先驱们也主动吸取世界革命的成功经验,历史证明,没有世界眼光,就不能创立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就需要时代新人既要饱含民族大义的热忱,又需兼具天下为公的胸怀,在立足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拓展自身的国际视野。

2.升华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高度理论化的精神现象,需要对建党活动从初步感性认识经验上升到系统深刻的理论认识才能形成,才能成为时代新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际的深度结合,展示出了百年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构建起中华民族崭新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引领大批进步青年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路。

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内含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斗争精神和为民精神进行价值升华和精神提炼。“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和科学品格,引领时代新人以科学理论建构伟大梦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质和使命意识,鼓舞时代新人以过硬本领投身伟大事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精神和革命品性,号召时代新人敢于牺牲奉献投入伟大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警示时代新人胸怀“国之大者”铸魂伟大工程。

3.凝结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以贯之,在历史动态演进中呈现为鲜明具体的“时代精神坐标”,并整合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伟大建党精神是本源性的存在,是指导并具象化形成不同具体精神的“母体”。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由伟大建党精神派生而出,其具体展开的任何一种精神在基本的价值遵循、行为操守、品格实践等方面都与伟大建党精神保持一致,它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延续与展开、时代赓续与演化。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精神,每段历史时期、每个精神成果、每种精神品质都继承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行动、品质和价值要素上的精髓要义,并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中传承和弘扬,深深融入于时代新人的精神世界之中,使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接续精神源流中凝聚复兴合力。

以文化人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以文化人,是文化固有的功能与使命。文化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文化应然也必然是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文化人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可以从深入开发文化资源、系统开设文化课堂、积极开展文化实践、精心营造文化环境等方面着力。

1.深入开发文化资源

文化是一种资源,资源的价值在于其效用性。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引领时代新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文化资源,应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以发挥出资源的最大效能。

首先,在客观、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炼出符合时代新人传统心理、社会习惯、交往规则的文化资源,并与伟大建党精神相结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要善用“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来激励青年。

其次,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和伟大建党精神衔接时代精神、回答时代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说服力和现实解释力。

最后,要不断丰富伟大建党精神统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对其进行新阐释、新提炼,并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赓续同时代新人的奋斗实践相结合。以典型事迹与先锋人物引路,引领当代青年争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不懈奋斗者、自强不息者与伟大探索者。

2.系统开设文化课堂

课堂是传播文化和塑造精神的重要场所。就学生主体而言,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会伴随年龄成长由浅入深、逐渐发展,基于此,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接受机理,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主题文化课堂建设。一般而言,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会经过小学的形象教育、中学的感知教育、大学的理性自觉教育三个层次。

小学阶段进行伟大建党精神“体验认知”培养,重在夯实成长基础和塑造人格。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可以借助视频、图片、故事和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党的创建历史和发展历程,由此产生情感共鸣。还可以举办主题班会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党史衍生作品创作,在参与中更深层次培养爱党爱国之情。

中学阶段加深伟大建党精神“内化认同”,重在提升素养和励志图强。中学生心智逐渐成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应在故事的基础上加入浅层理论分析,引导学生从史料、事例中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还要经常开展体验性学习、常识性学习,将党史与地方史、家乡史相结合,与学习本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的精神相结合,强化学生知党爱党的情感认同。

大学阶段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理论教育达到“自觉践行”,重在树立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做好伟大建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还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的全课程覆盖,更要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指引青年在真懂真干真用中自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3.积极开展文化实践

实践育人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拓展。伟大建党精神不能孤悬于观念之中,只有体现现实关照性,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有意义。

一方面,重视校内文化实践环节。如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长征诗歌朗诵、红色歌会等多种形式的师生活动中,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开展大学生暑期“三走进”活动、寒假“三下乡”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可以鼓励时代新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时代新人在实践中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党情、民情,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在亲历中接受精神洗礼,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升华理想信念,增强实践自觉。

另一方面,充分抓好校外文化实践环节。如充分利用“红色基因库”和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档案馆、博物馆、领袖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带领时代新人在寻访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色党史中,不断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从而使自身的深厚情感内化为信仰,外化于行动。例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等,为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使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4.精心营造文化环境

从文化角度而言,环境本身就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它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表征,文化环境的育人机理主要体现为环境对个体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需要凝聚家庭、学校、社会诸要素的合力,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创造有益条件。

首先,开展良好家庭教育。家风作为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父母长者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家训、家教、家规建设中,借鉴“蒙以养正”“以身垂范”等方式方法,以家庭日常生活场域等为重要载体,使家庭成员从小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培养。

其次,优化学校文化环境。一是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精心设计打造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板报墙报、展板橱窗、走廊文化等校园景观。二是优化校园精神文化。以学校各类社团为阵地,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如国家公祭日等,以歌剧、话剧、舞蹈剧等方式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宣讲。三是优化校园网络文化。制作体现建党百年教育内容的慕课、微课等网络学习共享平台,拍摄党史音视频、短视频、微电影等。

最后,强化社会舆论宣传。要坚持党管新闻、管媒体,做强主流舆论,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中。要壮大宣传阵地,形成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的“报、网、端、微、屏”全媒体矩阵。要创新主流话语表达,采用具有亲和力的表述方式、语言风格来说清讲透伟大建党精神,使之变得既可爱又可信,更好地触动内心、增强认同、指导实践。

[本文为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铸魂与育人——多维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研究”(项目编号:21FSKB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孙雷 高晨光,单位:东北大学,孙雷为副校长】

原载2022年第11期《中国高等教育》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