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韶关学院全场景沉浸式育信息类专业人才

发布时间:2022-10-14 作者:张紫欣 刘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培育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高校是其中重要一环。然而,部分地方院校在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学生工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校企协同机制不顺”等问题,怎么破解?韶关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信息技术人才需求,以产业学院和试点学院为依托,构建了工程实践全过程沉浸、创新实践全项目沉浸、产教融合全环境沉浸的“全场景沉浸”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为更好地培养信息类专业人才,韶关学院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指导思想,践行“回归工程、对接产业、支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未来工程师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该校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评价体系,通过实施“五大实践层次、五大成长环节、五大建设内容”,开展卓越工程师“全场景沉浸”培养实践。

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戴经国介绍,学院对接产业需求,新增企业工程实践环节,实践学分占比超30%,构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工程实践、毕业设计”五大实践层次,科学合理定位各层次培养目标,训练内容阶梯递进。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选题大多来自真实工程项目,由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完成,实现“工程实践全过程沉浸”,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韶关学院副校长赵三银介绍,学校建立企业管理制度、搭建企业研发平台,配备50余名校企导师,构建“团队组建、技术创新、项目申报、项目结题、成果发表”五大成长环节。学校还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学校100%的学生参与其中环节,80%的学生完成五大成长环节训练,实现“创新实践全项目沉浸”。

产教融合是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一环。自2012年起,韶关学院相继成立中软国际软件学院、省示范性软件学院、中兴通讯ICT学院等。学校依托产业学院和试点学院,校企签订协议,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基地,解决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顺问题。

韶关学院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由企业经理任产业学院副院长,实现校企一体化管理。校企共同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办法;制定创新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管理制度;设立奖学金、开展全过程学业评价。

韶关学院长期坚持全方位、大力度的实践教学投入,新增2000多万元设备和2600平方米场地,建设10个创新工作室、6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建立开放式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在校企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企业运行机制进行招聘与考核,按方向组建多学科交叉团队,对外承接项目、探索前沿技术、团队研究学习、激发工程创新、自我完善成长,形成了未来工程师能力所需、长期良性运作的发展环境。

十余年的真抓实干,韶关学院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实现了培养方式从“灌输专业知识”向“锻炼专业技能”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消费者”向“主动工程创造者”转变。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以教学为中心”向“能力培养,以创新为中心”转变。

学生创新实践参与度显著提高。近3年,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44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1项。学生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项。

自2016年起,韶关学院“全场景沉浸”培养模式在学校10余个工科专业推广应用,惠及全校1.1万多名学生。相关成果在19所高校推广应用,取得良好实效。(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张紫欣)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