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把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沈壮海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善用“大思政课”,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理念和重要抓手。自2021年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明确要求以来,围绕“大思政课”而展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化、丰富,成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今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总结“大思政课”建设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为“大思政课”建设更为自觉、更加广泛、更可持续、更富成效地推进作出了顶层设计、规划了重点任务、确立了制度框架,必将对“大思政课”建设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在贯彻落实《方案》、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实践探索中,汇聚开放多元的“大思政课”资源、构建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机制、建好强劲有力的“大思政课”内核、增强立德树人的“大思政课”作用,是我们应当切实把准的核心关键点。

一、汇聚开放多元的“大思政课”资源

学校和课堂在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学校、课堂不能够与广阔的社会、生动的实践有效对接起来、紧密关联起来,不能够充分灌注社会生气、敏锐反映时代精神、准确把握实践脉动,那么其教育效力无疑会大打折扣。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及人的发展时所强调的那样:“这不决定于意识,而决定于存在;不决定于思维,而决定于生活……任何道德说教在这里都不能有所帮助。”[1] 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现实存在、社会实践,必然是自我局限的,是无根的、乏力的。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将“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称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

思政课要有效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同样必须打开“书斋”之门、“教室”之门、“学校”之门,直面时代、贴近生活、植根实践,充分吸纳、用好社会现实和实践中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思政课“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3]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4]   强调青年学生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5]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所要求我们的,便是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对接起来、贯通起来,充分挖掘、汇聚社会现实和实践中蕴含的宝贵教育资源,服务于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概言之,就是要善于用好“大思政课”。

在中华民族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上,在我们伟大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记述着光荣与梦想,承载着苦难与辉煌;在一百多年来的复兴图强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书写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激越的篇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创新发展的新境界。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最深刻的“根据”、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将陈列在祖国大地上、融含在民族历史里、贯穿在勇毅前行中的各种宝贵教育资源有效汇聚起来、组织起来,使其在更加自觉的层面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格陶养,增强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今年7月,在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方案》之后不久,教育部办公厅等八部门旋即联合公布了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在切实用好这些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挖掘、有效组织,持续推进开放多元的“大思政课”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将全社会各方面的育人自觉充分调动起来,将全社会各类型的育人资源充分激活起来。

二、构建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机制

开放多元的“大思政课”资源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必须有序组织起来,联动呼应,共构合力。长期以来,在思政课建设中,如何有效凝聚合力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痛点”之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6] 等问题,反复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7]“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8]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所要求我们的,便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育德体系,破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建设中力源单维、力向不一、力度不足等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三全”育人之“全”与“大思政课”之“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要将各类育人资源凝聚一体,形成育人合力。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将协同一体的机制建设贯穿始终。

构建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机制,根本前提是要让应当贯穿其中的“一”明确、有力。这里所应始终明确的“一”,是根本遵循,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抓好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这同样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这里所应始终明确的“一”,是根本目的,即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从来不是抽象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9] 这是“大思政课”建设中一切教育资源的调动、汇集所应共同指向之“的”。这里所应始终明确的“一”,是根本共识,即“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10]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11]有了根本遵循、根本目的、根本共识上的清晰明确和深层认同,学校内外、社会各方面共建“大思政课”、共赴育人使命就会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与行动自觉,这是构建协同一体“大思政课”机制最根本的前提。

构建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机制,根本原则是同向同行、因事而化。同向同行,即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都要努力围绕立德树人而激活、发力。但同时还要认识到,协同一体绝非同质化,而是相互补充、紧密协作。乐律之美,美在“八音克谐”,“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国语·周语》)。在立德树人及“大思政课”建设中,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具体功用、作用机理各不相同,要始终坚持基于其各自特性而从不同方面发力、以不同方式着力,因“事”而化,形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有效合力。

三、建好强劲有力的“大思政课”内核

协同一体的组织体系,一定有其内核。内核强劲有力,体系的各构成要素才能有力凝聚、有序运转,组织体系的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在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体系中,内核不是别的,正是学校内严格课程意义上的思政课,即人们经常讲到的“思政小课堂”。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系统的理论讲授和教育离不开思政课的有效开展。放在“大思政课”的视野中来看,思政课如同“盐”,各种教育资源立德树人的“和羹之美”因其而成。论及学校思政课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教师要做好画龙点睛工作,加强引导和总结提炼”。[12]“大思政课”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要由朴素而深刻、由自发而自觉、由感性而理性、由局部而全面、由散在而整体,亦离不开思政课的提炼升华、“点睛之笔”。《方案》在总体要求之后的第一条,即以“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为题对思政课建设的多个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和部署,便体现了对思政课这一“大思政课”内核建设的高度重视。概言之,“大思政课”建设中,不能缺了“内核”、弱了主渠道。

建强思政课这一“大思政课”的内核,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战略推进中,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生态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长足进展,但建强思政课时刻在路上。在新的发展境遇中进一步建强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仍是必须始终紧扣的关键。强师方能强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他强调,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提出了每位思政课教师都应时时对照的素质标准、不懈努力的方向。在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综合提升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应当进一步加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新成果的教育、讲透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是思政课的核心任务,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看家本领。思政课教师要更加深入系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努力精熟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增进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提升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道理的能力,提升在“大思政课”中“画龙点睛”的水平。

在“大思政课”建设中,不仅要建强作为“内核”的思政课,还要切实发挥好其“内核”的作用。如果将“大思政课”喻为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的“合奏”,那么思政课则应是其中的“领奏”。思政课教师既要基于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目标,精选并运用好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经典案例、实践素材等,同时也要精心设计好实践教学在哪个环节展开、在哪些教育场景中进行以及如何进行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实践基地、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校外的课堂、“行走的课堂”,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增强立德树人的“大思政课”作用

“大思政课”的理念提出及实践推进,本身便是为了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成效、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应将育人目标、问题意识、效果导向等贯穿“大思政课”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使“大思政课”真正成为推动思政课建设“消痛点”“解难题”的有力突破点,成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充分发挥好“大思政课”的作用,要在“用”字上下足功夫,让已经逐步调动起来、汇聚起来的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成为有效激活的教育力量。近期,教育部办公厅等八部门联合公布的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受到多方面高度关注,许多基地也以入选首批名单为荣。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大思政课”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参与热情。接下来,最重要的便是按照《方案》等的要求,建立基地与学校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有效对接学校思政课教学、思政教育的具体需求,引导基地精心设计并富有成效地开展好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好“大思政课”的作用,要在“建”字上持续用力。支撑“大思政课”的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要基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基于各自特点加强人员培训,使其熟悉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自身定位,提升教育引导的能力与水平;加强育人元素挖掘,将更具典型意义、更富教育效力的育人元素充分提炼出来、集约组织起来;加强数字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各类学生所适应的教育资源呈现与运用方式,以及所喜爱的、体验性更强的教育场景等。充分发挥好“大思政课”的作用,还要在“研”字上不断深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既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又不能刻舟求剑、故步自封。”[13]  “大思政课”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样确立在准确把握和遵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之上。要从“大思政课”的视野出发,以立德树人为聚焦点,深入研究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课程思政开展、实践教学推进以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规律,研究共构“大思政课”的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协同一体、凝聚合力的规律,从而为“大思政课”的全面建设和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大思政课”的建设,是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课、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角度切入和起步的,但其意义绝不仅止于此。随着“大思政课”建设的全面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教育资源被充分调动,参与到“大思政课”建设的进程中,并以此促动其努力开展更为自觉、更高水准的教育意义挖掘、利用与建设。它们是学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是遍布于祖国大地上的开放的“课堂”,是面向人民大众、社会各界的教育场所,是传播理想信念、传承优秀传统、涵育时代新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支点。而这,不也正是“大思政课”建设所应实现的作用、意义之“大”么?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5-29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0.

[3]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4] 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3-7.

[5]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4-26.

[6]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7]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8]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9]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1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9-11.

[1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9-11.

[12]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13]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人民教育》2022年第18期

(沈壮海 作者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