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泰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11 作者:王子诺 陈博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泰国是“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了解和梳理泰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和亮点,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迪,从而助力中泰两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最新排名,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玛希隆大学(Mahidol University)等多所学校榜上有名,并在医学、建筑、旅游等学科领域享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虽然早年曾盲目照搬外国大学模式,但也日渐摸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发展新路径。

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下属高等院校类别

泰国高等教育沿革及简况

泰国于公元13世纪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素可泰王朝(1238年-1420年)、阿瑜陀耶王朝(1350年-1767年,又称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1767年-1782年)和却克里王朝(1782年至今,又称拉达纳哥信王朝或曼谷王朝)四个时期。其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时期:

寺院式教育期(1253年-1867年)

1283年,泰国文字的出现代表着泰国有了早期的教育形式,但在其后500多年间,教育活动主要限制在寺庙中,以僧侣为师,通过简单的巴利文(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早已不通用,但是靠佛经保存了下来)研习佛教教义和手工技艺等,其余知识皆不涉猎。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泰萌芽引发了泰国从皇宫到社会层面的裂变。却克里王朝的第四位国王拉玛四世聘请英国人在皇宫教授王公贵族英语、自然科学等知识,泰国百余年的旧式教育开始融入西方教育元素。

近现代教育的奠基期(1868年-1931年)

1868年,泰国近现代教育由国王拉玛五世执政开启。他奉行“泰体西用”思想,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等进行改革。为纪念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大帝的伟大功绩,由其创办的皇家文官学校(Royal Pages School,1902年建立)最终于1917年正式升级为泰国第一所大学——朱拉隆功大学。

蓬勃发展期(1932年-1997年)

1932年,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泰国新政府需要大批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人才,法政大学(Thammasat University)应运而生。随着社会对于各专门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主攻医学的玛希隆大学(始于1889年建立的诗里拉皇家医学院)、以师范为主的诗纳卡琳威洛大学(Srinakharinwirot University)和农业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艺术大学(Silpakorn University)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打破曼谷垄断高等教育的现状,清迈大学(Chiang Mai University)于1960年在泰国北部成立,随即东北部和南部也纷纷组建了同一性质的孔敬大学(Khon Kaen University)、宋卡王子大学(Prince of Songkla University)。

此前,传统型公立大学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这种模式慢慢限制了大学自身的发展速度和规模。1990年,首个自治型公立大学——苏拉那丽理工大学(Suranare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宣告成立,其优势在于行政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高度自主性使管理体系趋向多元化,但仍接受政府的财政支持、审查和监督。

为了补充公立大学专业设置的不足,1969年首部《私立学院法》(Private College Act)正式颁布并在之后多次修改补充。以此为契机,以易三仓大学(Assumption University)为代表的私立大学迅速崛起,势头丝毫不逊色于公立大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借助信息化手段远程授课的开放式大学——兰甘亨大学(Ramkhamhaeng University)、素可泰坦玛提勒大学(Sukhothai Thammathirat Open University)先后于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传统线下实体大学的办学压力。开放大学免试入学且学费低廉,但实行宽进严出的严格学分制,因而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院校。如在1994年由华人华侨集资创建的华侨崇圣大学(Huachiew Chalermprakiet University),1959年成立的受多国政府、国际组织、基金会、个人资助的亚洲理工学院(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现已成为联合国公务员培训基地),以皇家大学(Rajabhat University)、皇家理工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和佛教大学(Buddhist University)命名的院校,以及1966年开办的仅开设硕、博层次的高等学府——国立发展管理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等。

新世纪革新期(1997年至今)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高等教育为泰国经济增速输送了大量人才。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后,国王拉玛九世提出“充足经济哲学”(Sufficiency Economy Philosophy),即将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更加关注人的利益和福祉,强调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直接推动了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的锐意创新。例如2002年,原先分管不同教育领域的大学事务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并入教育部,下设次长(类似常务秘书长)办公室、基础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委员会等部门。2019年,教育部中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又与原科技部合并,成立了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

泰国高等教育分为专科(2-3年)、本科(3.5-4年,部分专业如建筑、医学等5-6年)、硕士(1.5-3年)、博士(3-5年)学历证书等文凭。泰国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泰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约205万人。从院校属性看,八成大学生就读于公立院校,其余就读于私立院校;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及以下超过九成,硕士及以上不足一成。除去内政部、卫生部、国防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的行业院校,仅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管辖的院校就有156所(如上图)。

中泰人文交流合作

中泰两国文化相通,友好交往由来已久。据《汉书·地理志》载,公元1-5年间,汉朝使节从广西合浦乘船,经越南、柬埔寨进入暹罗湾,步行穿过克拉地峡,再乘船至印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使行程,也是中国人到达泰国地区的第一条记录。此后,中国几乎一直保持着与泰国的往来记录。1975年7月1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纪元。

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2007年,中泰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目前,泰语是中国国内仅次于韩语的第二大非通用语种,开办该专业的各类院校近百所,其中大部分学校都采取1+3、2+2等联合培养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泰学习外语、传媒、管理等专业的长短期中国学生有近4万人,中国是泰国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目前在华学习中文、医学、工科等专业的泰国学生也有近3万人,泰国已攀升至来华留学生生源国第2位。其中,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的诗琳通公主对泰国社会掀起学习中国的热潮更起到了重要作用。诗琳通公主迄今先后访华近50次,多次亲临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活动现场,被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授予名誉教授/博士,这些都助推了泰国的“中文热”。在多方努力下,泰国成为全球首个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当前有超过2000所大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在校学习中文人数逾百万,当之无愧地成为国际中文教育典范国家。2022年是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面对世纪疫情反复跌宕和世界百年变局,进一步密切和深化中泰人文交流合作成为两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共建中泰命运共同体为“中泰一家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泰国高等教育展望

依照泰国《高等教育第二个十五年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2)》(The Second 15-Year Long Range Plan on Higher Education<2008-2022>)的战略目标:到2022年,泰国高等教育质量将全面提升。要培养高素质的经济适用型人才,提高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推动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竞争力。在学术自由、多样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上,制定质量标准和学科体系,进一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然而,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2020年4月,据泰国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重创泰国经济,目前国内约50万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约30万新毕业生即将进入就业市场,如果疫情持续严重,毕业生中失业人数可能达到100万左右,且这样的情况至少还要持续2年。”疫情是对一国政府和大学治理水平的考验,但无论如何,保护好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生受教育权利是首要目标。对此,泰国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从跨文化适应的角度,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本国大学生和赴泰留学生群体给予关怀和帮助,相继出台网络授课、减免学费、延长签证等应对策略,携手应对这一世界性危机。

泰国一直以来以“风中之竹”的外交政策斡旋于各国,具有刚柔并济、审时度势等特点。可以说,作为东方国家,泰国深受中华文化滋养,而因地处东盟核心区位也摆脱不了西方国家的影响。因此,泰国社会方方面面都需要从传统的、宗教的、文化的、外来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值得持续关注和研究。(作者王子诺任职于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博谦任职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本文系2021年陕西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多语种+’复合型土木国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1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