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台原创大思政课舞台剧《逐光的孩子》“开讲”

发布时间:2022-12-12 作者:程墨 卓张鹏 胡兰 杨倩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卓张鹏 胡兰 杨倩文)“太阳在前方,正把我照亮,哪怕夜苍茫,我已有方向,我们是逐光的孩子,奔跑的姿势散发着光芒。”12月11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承办的艺术大思政课《逐光的孩子》在该校南湖会堂首次“开讲”。该剧是该校首台以学校支教师生典型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舞台剧。

据介绍,《逐光的孩子》是该校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的原创长篇小说。小说以该校支教师生典型为原型进行创作,是一部聚焦乡村教育和乡村生存图景的现实主义力作,曾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十三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并入选2021年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此次艺术大思政课是根据《逐光的孩子》长篇小说改编,时长100分钟,以舞台艺术赋能“思政课堂”,通过乡村教师、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山区儿童不同角色的精神碰撞与生命成长,彰显教育之美,以“光”为主要意象展现中国青年“触摸光、抓住光、发出光”的成长历程,以“跨时空的对话”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动人故事,以青年人“走出大山、回到大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用教育阻断贫困”的时代精神。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苏正民是该校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目前正在四川大凉山支教,他也是该剧的人物原型之一。在听说学校要创作这台舞台剧时,苏正民虽远在大凉山,但仍积极参与到剧目创作中来,“这部剧把故事背景重新设定在大凉山,创作时会涉及到彝族的服装、语言、场景等民族元素,我有幸参与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苏正民的妈妈还从大凉山托邻居骑摩托车跑了十几公里山路,买来当地的彝族服装并寄到武汉。

“懂事孝顺的海燕,总让我想到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积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有一只海燕在高傲地飞翔。”剧中戚海燕扮演者叶然笑表示,2022年,走出大山的戚海燕作为研支团的一员又回到了大凉山,新时代的青年也要像海燕一样勇敢穿梭在暴风雨之中,担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

“我们将《逐光的孩子》长篇小说以更直观和生动的艺术大思政课的方式展示,更能充分发挥它的美育、思政和教改三大功能。”该校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罗晓静介绍,下一步,学校计划将这堂艺术大思政课搬到大凉山、搬到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让更多的人感受这堂艺术大思政课的魅力。

据悉,从2007年中南大首批研究生支教团的3位队员到2022年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15位队员,15年来中南大共计派遣168名支教志愿者前往甘肃酒泉、云南德宏、湖北恩施、四川凉山四地十八校开展支教服务,以实际行动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