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留学之行,传科学之火

发布时间:2023-03-16 作者:温萌 陈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青年一代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催人奋进的美好蓝图。留学海外,能够以自身所见所闻更加全面地认知世界,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在推动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其中对科普工作的重要阐述,有助于留学人员在深入了解中西方科学普及差异的基础上,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科普工作的方向,从而助力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刻领悟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

党的二十大高瞻远瞩,不仅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也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党的二十大从战略全局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意义深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科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价值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留学人员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体现出对留学人员群体的高度重视。广大留学人员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应发挥自身优势,以独特的视角做好科普工作,不负国家的厚望。

充分认识医学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决策部署,健康中国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医学科普以科普的方式将健康领域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给公众,旨在培养公众的健康素养,是一项帮助公众学会自我健康管理的长期活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医学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特别是经历3年疫情的考验,医学科普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凸显出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而是能够预防疾病。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参与到医学科普的工作中,把“治未病”的知识传授给公众,帮助老百姓守好自己的健康。

广东医科大学健康促进与医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王双苗教授曾留学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如今他已在医学科普理论研究及实践教育领域奋战了近20年,他也是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专家成员。在王双苗眼中,医学科普与健康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加强医学科普就是加强疾病预防,而预防是最廉价有效的药方”。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防治结合和医防融合,由此可见预防工作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而要做好预防,科普工作必不可少。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便将科普作品列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之一。

对于医学科普对大众健康的重要意义,青年一代的医疗工作者也深有同感。2011年,吴舟桥赴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攻读外科学科研博士。完成学业回国后,吴舟桥肩负起国家给予青年人的使命,入职北京肿瘤医院,不仅将国外所学应用于国内临床实践,更在临床工作中不忘为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诊疗以及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科普。业余时间,吴舟桥也会参与到科普节目的录制中,作为主持人采访其他医学领域的专家,针对各类疾病进行科普。在吴舟桥的眼中,青年一代有责任向社会传播健康知识,即使日常工作再繁忙,也应该将科普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患者、家属乃至普通百姓了解健康知识,采取积极的行动预防疾病,维护自身健康,从而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健康。

除了提升全民健康意识,医学科普对于调节医患关系也有很大助益。以王双苗多年从事医疗管理工作的经验来看,尽管国家的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医患关系仍然紧张,老百姓的就医体验仍不够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众的医学素养还有所欠缺,对诊疗过程、治疗方案的选择等这些与医学有关的知识储备不足,由此对整个医疗行业充满了陌生感,进而导致不信任。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医学科普非常必要。为此,王双苗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开展科普工作,还带领团队及身边的人积极参与。自2000年起,王双苗团队就开始组织医生开展义诊活动,2011年又成立了义工“幸福银行”医务社工组织,义工人数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后来的几千人。“我们的团队有这个条件去做医学科普,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对医学科普这项事业充满了热爱与激情。”王双苗说。

王双苗带领团队为广东遂溪百岁老人义诊

无论是早些年的留学前辈,还是当代海归青年,都在用自身行动诠释着科普工作的价值所在。正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健康心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李靖雯也一直致力于让自己的理论研究能应用于实践,并服务于更广泛的群体。她认为,从事科普工作不但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某个领域的科学知识,更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公众的实际需求,从而让科学研究的方向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加匹配。“科普是一门非常‘接地气’的学问。我国人口基数大,只有将接地气的工作贯彻执行到位,才能推动科普工作整体高质量发展。”虽然尚在求学路上,李靖雯对待科普的认真和热情,丝毫不逊于她的留学前辈们。

正如钟南山院士寄语青年:“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当代青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践行科普的路上尽管会遇到林林总总的困难,但是青年当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前行,踔厉奋发,在不忘初心中实现人生价值。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每个人积极地迈出一小步,就能推动我国科普事业前进一大步。

正确把握医学科普的工作难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短板和不足,针对我国科普场馆覆盖不足、新兴产业和科研科技科普不足、应急科普不足、网络科普中存在问题等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案,各行各业都应攻坚克难,从各自角度出发,解决本领域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医学科普工作目前存在人口基数大、患者数量众多、受教育程度不同、科普文章传播性不足、医务人员压力大、老龄化导致老年人数量多且老年人接受医学科普效果较差等挑战。可以说,要想真正做到前进一小步,其难度非同一般。

王双苗在2015年便设想带领医学生和有科普爱好的医务工作者系统性地从事医学科普工作,但由于当时国内的医学科普事业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科普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动员整合相关资源、人力物力有一定难度。医务人员虽然具备很强的医疗技术,但医学科普能力不足,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无法实现将医学知识大众化、通俗化地传递给公众的目标。在他看来,医院不应仅承担诊断治疗的责任,更要承担疾病预防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健康需求。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生涯中也不应只有诊断和治疗,科普工作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为此,王双苗及其团队在国家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大背景下,结合“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所提出的医防融合,依托医务社工的公益服务活动,在医学传播和医学科普上不断实践。

身为一名外科医生,尽管每天奔忙于科室的各个角落,吴舟桥依然会通过对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和管理,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着碎片化但却很专业的医学科普。面对一些跨专业问题,吴舟桥也会积极思考对策。为了避免在科普过程中出现误差或偏差,他选择变成科普活动的主持人,将自己的科普工作重点放在“普”字上,而把在科学上把关的任务交给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做自身力所能及的事,脚踏实地,谦虚向专家前辈请教,吴舟桥就是这样将科普工作在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尝试中坚持下去。

吴舟桥(右一)参加央视新闻频道肿瘤防治周直播活动

李靖雯认为,医学科普是一门需要多学科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的学问,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看问题的角度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不同思想交流融汇的同时,对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或干扰,这就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把握好分寸,正如吴舟桥所做的那样,注意把科普二字区分开来,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大家求同存异,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贯中西,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靖雯在留学期间,发现国外的小朋友很小就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科学馆、博物馆参观,学习知识。科学家们也会定期通过主流媒体或社交平台与公众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介绍如何将这些成果应用于大家的日常生活。“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的科普事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政府也在积极大力推动科普工作,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到科普的重要性,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也会随之得到进一步提升。”李靖雯对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前景很是看好。

中西方科普存在差距已是既成事实,我们更应学贯中西,取长补短。国外的科普活动往往更具突破性,不仅宣传事实,通常还会尝试新颖的科普行为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同时也会将科普活动和传播技术相融合,从而使科学知识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10年前,留学海外的吴舟桥曾在Youtube上发现了数个运作长达数十年却依然保持超高人气的科普账号,这些账号在视频剪辑、文字趣味性等方面都下了非常大的功夫。而10年前,我国从事科普工作的播主还很少。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科普工作也在追赶着世界的脚步,“最近国内一些短视频平台纷纷涌现出不少爆款的科普播主,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虽然国民整体的健康素养在逐步提升,但是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所欠缺。面对近年来出现的慢性病人数不断上升等新问题,王双苗及其团队在积极投身科普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开展对医学科普理论的研究,他们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了“医学传播学”这一概念,并在医院、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首开“医学传播学”课程。2022年首部“医学传播学”教材出版,得到专家学者和公众的认可。2021年,王双苗团队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专家团队联合举办了“健康促进与医学传播”研讨会,并且达成了中荷科研项目合作意向。这样的国际合作有力推动了医学传播学的发展。王双苗认为,医学传播学这一学科需要国内外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共同合作才能发展壮大,应借助医学传播学和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这五大职能整体推进学科的进步。

李靖雯参加全国行为健康学术会议并分享健康传播研究成果

面向未来,留学人员应以更广阔的视野,吸收西方先进理念经验,推动中国科普工作在理念、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呼吁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参与科普服务。同时,广大留学人员更应身体力行投身科普事业,肩负起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不负青春,不负使命,践行大科普理念,助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作者温萌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陈榆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行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神州学人》(2023年第3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