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小学科学教育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12-26 作者:周忠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世界科技强国都十分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我国自2017年以来,科学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开设,科学素质已纳入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进行培养和考核,这标志着小学科学教育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应在教材、教师队伍、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加强建设。

目前正在使用的不同版本的科学教材在编写质量上应有所提升,如增强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避免碎片化堆砌,加强对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内容的体现等。科学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普及,也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较发达国家还有待加强。因此,在小学科学教材的修订中,应当从过去对知识传输的侧重,逐渐实现向科学素质素养导向、凸显科学思维的方向转变。同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教材内容的进阶贯通,并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即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下,探索如何更为有效地提升科学教育的效果,从而真正达到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本好的科学教材应当努力做到对儿童好奇心的呵护和兴趣的引导。因此,在编写理念上,不仅需要突出科学性,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儿童性与可行性。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绝不能靠生搬硬套的说教,因此好的情境设计以及科学思维可视化举措都是应该着力的目标。科学教材中通过对探究实践活动和交流研讨内容的精心设计,以及相关阅读材料的认真选取,可以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最为有效地让学生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思维的训练。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出台多个文件,鼓励科学家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对于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科学家团队与优秀教师团队的实质性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对科学性的保障,而且还能够真正体现科学与教育的优势互补。此外,我国东西部科学教育水平和资源支持存在差异,一本好的科学教材还应当兼顾不同地区的特点。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也能够在未来帮助解决地区科学教育水平差异上的短板。

当然,一本好的科学教材并不是保证科学课教学成功的充分条件。当前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大力增加合格师资力量。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近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部门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计划,有望缓解当前科学教育师资的不足。然而,长久之计还是应当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专业,大幅度扩充高质量的专职科学教师队伍。

小学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模式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科学教育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关键。虽然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在过去有了长足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全社会应当高度关注的长久大计,事关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各地还应当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全国性的科学教育支持系统,完善科学教育条件保障体系。唯有如此,小学科学教育事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周忠和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人民教育》2023年第22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