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民主大道,一幅长达63米的墙绘成为当地很多市民争先打卡的新地标。哪吒脚踏风火轮,与沙井蚝壳屋、龙津石塔等本土景观交相辉映。这幅墙绘由深圳市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二校区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师生历时22天完成,激发了老街的艺术活力。
近年来,宝安职教集团第二校区注重融合专业知识与实践环节,鼓励师生发掘更多育人场景,激发学生的实践活力。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方郡认为,此次墙绘活动通过校社联动,实现环境美化。“学生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创作。”
墙绘创作活动以“专业赋能社区”为主题,从前期设计构思,到墙面绘制,均由学生主导,教师则转变为“技术顾问”。“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带着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走向社会。”宝安职教集团常务副校长、第二校区主要负责人崔永民表示,活动期间,学生们熟练掌握了绘图设计、色彩搭配等专业技能,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哪吒作为墙绘的主题,源于师生们的一次偶然的课间讨论。“哪吒代表着不屈不挠、突破世俗成见,这恰恰与中职学生直面挑战、突破自我的成长轨迹形成共鸣。”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科组组长米闻涛说。
创作团队巧妙地融合哪吒、敖丙等角色鲜明的神态与动作,以及沙井蚝壳屋、龙津石塔等本土建筑元素,展现沙井的独特文化魅力。而在艺术表现上,墙绘以红、橘等明快色彩为主调,搭配传统几何纹饰与水波纹线条。63米长的墙绘既保持了视觉上的和谐统一,又赋予画面丰富的叙事性。
对于参与创作的学生们而言,此次墙绘创作活动是检验专业能力的“放大镜”。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庄雨心回忆:“这次墙绘对我们挑战很大。以前课堂练手大多是小尺寸,而现在所有环节都需要放大处理。”
由于墙面长达63米,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团队主创陈思颖采用分段式设计方法,将哪吒的故事分成多个主要场景。“我们既要保证故事的连贯性,也要让观众在观看时,有一种‘走过一段故事’的感觉。”陈思颖说。
墙绘过程中,陈思颖和同学运用课堂所学的手绘技法,完成纸面分镜设计,随后通过等比放大等方式,将草图转移到墙面上。面对实际创作中的透视变形、细节补充等难题,他们反复调整方案,创新地用喷灌叠色技法,融合传统建筑元素与哪吒形象。最终,二维的设计草稿变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墙绘。
墙绘落成时,很多周边居民携家带口,驻足观望,“解码”画面细节。庄雨心惊喜地发现,不少长辈主动向孩子讲述墙绘中沙井传统建筑的故事,“传统故事与现代技法的碰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了”。
除了专业能力的提升,此次墙绘创作活动还增强了学生们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当长达63米的墙绘作品完整亮相,引得过路市民惊叹连连,学生们内心满是激动与自豪。
这63米的长卷见证着一群职教学生破茧成蝶的成长。据米闻涛介绍,宝安职教集团第二校区计划开发墙绘专项课程,创设更多育人场景。(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宝雅璇 记者 刘盾)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