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援藏工作,坚决履行党中央赋予的支援西藏教育发展的重大使命、政治责任和教育担当,秉承“援藏先援教,发展先育人”的援藏理念,立足“立德树人”,紧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应西藏所需、尽山东所能,坚持将不低于30%的援藏资金投入教育,累计选派23批次669名优秀教师长期支教高原,全力助推受援地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育人效果各方面提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6年7月,山东省“组团式”教育人才开始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和齐鲁高级中学。9年来,山东教育“组团式”援藏机制不断完善,日喀则市的教育事业在鲁藏合作新机制下从探索走向深化,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三批山东援藏教育人接续奋斗,夯实教育“硬件”,优化教学“软件”,提升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使日喀则教育逐步与山东教育并驾齐驱。
管理提升,打造“双引擎”模式
打造“双引擎”式校级管理团队。从教育管理入手,打造“双引擎”管理、教研和教学模式,推动日喀则教育走向现代化。山东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采用援藏管理干部与当地干部共同配置的方式,组成“双引擎”式校级管理团队。
援藏干部与本地干部结对帮扶,合作分管教学、教研、德育、总务、工会等方面工作。通过援藏管理干部和本地管理干部的交流交融,明确职责分工。校级管理干部各司其职,推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重视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管理和培养,利用山东与日喀则“结对共建”平台,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特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委派当地管理干部赴山东学校学习,将优秀的管理经验引入受援学校,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双引擎”大大提高了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打造“双引擎”教师成长范式。班主任带动和备课组长教研引领是教师成长的有力抓手。山东省选派的援藏教师大多具备班主任管理经验和备课组长教研经验,在藏期间也承担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工作,他们和受援学校班主任和教师每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班主任工作座谈,手把手引领受援学校教师在管理和教育教研方面快速提升。教研方面,持续开设教学示范课,强化落实“双备课组长制”模式,通过与内地学校联合教研等方式,以“团队”带“团队”、“骨干”带“骨干”,发挥援藏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和当地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以山东援藏教师为引领、以当地骨干教师为龙头的良好局面。
培智造血 内外融通搭建交流平台
以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带动受援校内生发展。“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以受援学校为中心,延展组团帮扶半径,在西藏自治区率先成立日喀则齐鲁教育集团,吸纳12所成员学校,推动了“组团式”教育援藏向“集团化办学”转型升级。集团化办学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带动了一大批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提升。
为加深内地学校和日喀则各学校之间的联系,鲁藏深入开展“百校手拉手”活动,受援学校与山东省20余所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每年组织齐鲁名师、特级教师赴受援学校送教送研,交流学习,带动受援学校和山东名校同协商、共发展。
系统构建教师培训体系,为受援地教师成长筑基。依托山东省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以“培智造血”为工作宗旨,精心组织本地教师赴鲁培训学习,先后组织8批160余名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赴鲁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研修和跟岗培训;每年分两期对幼儿园、中小学校(园)长、管理干部、优秀青年教师等进行短期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到山东接受系统培训的教师已突破1200人次。
数字赋能 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
山东省不断加大数字教育援藏力度,依托“组团式”援藏资源整合优势,有力提升数字教育教学质量,用数字化转型引领援藏改革创新。
强化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组织实施教育云网租用服务项目,助力日喀则全市学校实现光端到班,带宽1000M到校、100M到桌面,全面提升学校网络服务质量。同时,通过各层级信息化建设项目和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让日喀则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达100%、教师拥有教学终端覆盖率达100%。
共享优质教育数字化资源。利用山东省数字化教育优势,促进日喀则数字教育发展。将山东省优课资源平台引入日喀则受援学校。平台收录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全学段省级优课3.6万节、市级优课18.2万节。每节课还包括课堂实录、教学设计、课件设计、评测练习、学情分析、课后反思等10余项子内容,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优质课例资源库,实现了优课资源的社区化建设和分享传播。优课资源的引入效果显著,满足了当地教师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加强教育数字化应用实操与培训。为不断提升日喀则市教育系统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山东教育援藏工作队以“数字赋能、资源共享”为主题,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平台应用和软件操作培训、组织数字化教学技能竞赛的形式,在受援地市教育系统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活动,推动了全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师生数字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援藏工作队以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力量,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性创新,在数字管理、数字教研、课后服务、学生关爱、课堂变革、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示范引领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研、教学团队
搭建教研成长平台。山东援藏教师团队通过各种形式将内地先进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经验和具体实践模式引入受援学校,定期组织受援学校学科组与内地名校开展线上线下教研交流和优课观摩,推动受援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此外,对口支援学校每年至少承办全市主题教研活动两次,促进全市教研水平持续提升。
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变革。采取翻转课堂、实验室辅助教学、“自主、互助、生态、高效”教学变革等方式,引导学生采取主体式、参与式、体验式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自主性,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促进了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强化多学科融合学习和实验教学,推动课堂模式由“优质课堂”向“深度课堂”转变。
(作者刘季胜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办公室副主任,李豫威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山东“组团式”教育援藏领队)
责任编辑:徐杨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