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定点帮扶赋能下的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09 作者:魏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县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大雪、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是全国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和“地球第三极”。中央确定教育部定点帮扶治多县以来,教育部先后派出5批干部,统筹资源、精准施策,协调社会力量累计投入价值超9000万元的帮扶资源,从基础设施、师资培养、学生资助等多个维度为治多教育“输血”“造血”。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治多县抓住机遇将教育信息化手段作为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努力探索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机制和路径,通过不断强化数字化应用,加强校长及教师信息化培训、加大教育数字化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力度,推动治多县教育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目前,一系列努力已初见成效,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提升,区域教育差距持续缩小。

治多县打造智慧教育基座的努力与挑战

治多县共有20所中小学、幼儿园。在原有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上,治多县自2021年逐步启动数字化、智慧化教育发展工作。通过争取国家及省州县、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治多县为全县各学校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智慧黑板、智慧教室、AI听说教室、信息技术教室、梦想教室等,更新了校园监控系统,实施信息化工程,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基础环境,实现学校数字化教学设备全覆盖。同时,依托项目建设,治多县铺设高速光纤网络,提升校园网络速度,确保教学过程中网络的稳定与流畅,为在线教学、资源共享等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目前,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都配备了智慧化教育基础设施,并且从教学、管理、安全等不同层面不断优化完善智慧化教育设施。现阶段,发展智慧教育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人力资源不足制约各种智能设备的有效应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整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偏低;二是各学校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引领学校教育数字化工作;三是教育局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尚未建成专门的信息技术中心或电教科,缺乏对学校数字化建设的专业指导和系统管理。

治多县提升教育数字化应用水平的实践

教育数字化发展要坚持“应用为王”。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等各类主体的教育数字化应用水平,推进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治多县开展了一系列实践。

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治多县深度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数字素养。目前,所有学校均已按照实际班级数量完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注册认证工作,教师应用平台的积分比原来更高,各校组织开展了各种平台应用创新案例征集活动。治多县教育局教研室还带领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省级重点课题研究“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协同区域教研教学策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进一步将教育教学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举措。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治多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平台应用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平台应用说课比赛,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效果。

创建县级网络教育资源库,打造优质特色教育资源。除了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外,治多县还引进各种数字化教学软件资源,并在全县各小学安装了53套智能助教机器人,辅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关心支持下,治多县建设了中学智慧法治教育教室和小学智慧教室。此外,积极搭建县域内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数据集控中心,加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开发建立县级“优课”“名师课堂”网络资源,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目前,县域内学校优秀教师、名师等录制的课堂教学视频、智慧化教学技能演示、教师和学生教学竞赛活动资料、教学课题专题研究等教学资源已成为非常受本地教师欢迎的区域特色资源。与此同时,县教育局创建微信公众号,推送本地教师的优质课、数字化教育应用案例、名师课堂以及各类有特色有创意的师生教学竞赛和活动。通过建设“三个课堂”,治多县开展远程送教送培活动,着力解决县域内乡级学校音乐、美术、英语等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

近年来,治多县各校引进各种数字化、智慧化教学设施带来的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愈加显著。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智慧教室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同时,应用网络阅读系统评阅试卷可以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为每名学生精准反馈学习情况。还有一些学校充分发挥地理梦想教室和 VR 虚拟教室的作用,让学生体验沉浸式学习。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能力。之前,多数教师很少在电脑上下载教案备课,所有听评课活动都在教学现场进行。 如今,治多县每学期组织开展线上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教师们制作课件、录制课堂实录并评选精品课,征集教师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其他智慧教学平台的创新案例等,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数字化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影像素材、教案和PPT补充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案,逐渐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以奖促优,激活教育数字化“新引擎”。2022年,治多县教育系统召开关于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教育工作大会,县教育局与各学校签订《进一步推进治多县教育数字化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各校发挥优势,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成立县级教育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数字化培训指导团队。治多县还依据各校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评选出2所县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学校,给予10名优秀教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之星”荣誉称号。

教育局在县级学校考核中,对学校数字化教育工作进行定性定量考核,考核细则中凸显对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情况评价,主要涉及教师培养、设备应用、教学变革、实践活动等方面。学校也要针对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的成效,实行量化绩效考核,激励教师将数字技术融合进教育教学工作并创新应用。无论是在学校层级还是教师层级,考核都强调“应用为王”的数字化教育管理理念,以保障数字化高效赋能教育实践。

智慧教育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成效

治多县通过智慧教育建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水平不断提升。

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智慧教育助力治多县积极拓展优质教学资源。一方面,治多县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持本县学校与省外教学质量更高的学校开展远程同步课堂和教研活动,也借助录播教室帮助城乡学校远程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共享县域内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治多县也着力推动各学校教师深入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学习平台上全国知名教师录制的各学科精品课程和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专项辅导课程,学生们接触到了更广泛的知识。这一举措解决了治多县师资不足导致的教学内容局限问题。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传统语言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智慧教育能够打破这一局限,整合海量优质学习资源,涵盖音频、视频、动画、电子书籍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打造出全方位、沉浸式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学校里,AI听说课堂能够帮助学校高效开展语言教学测试,学生们手持麦克风朗读汉语文章、进行对话等,系统能即时从语音语调、发音准确性、流利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精准评测,给出详细分数与改进建议。还有不少学校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大象助教机器人等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准确阅读课文的语音范本,组织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红歌比赛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回到家里,学生还可以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语言教学资源进行自学,不用担心家长无力辅导阅读。

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多元支持。治多县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线上专业培训课程,邀请教育专家通过线上直播培训,组织全县各学科教师同时在线学习,共同探索解决方案,相互学习借鉴教学经验。通过AI智能教师评估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生成的教学分析报告,教师可以直观了解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智慧教育可以打破时空藩篱,促进各民族学生深度交流。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各民族学生受地域、学校资源分配等因素限制,很难建立联系。智慧教育凭借互联网技术,搭建起跨越地域的互动桥梁。线上课程平台、虚拟学习社区能让不同民族学生共同开展学习,并围绕知识难点、文化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例如,治多县两所中学与四川广元树人中学和辽宁沈阳翔宇中学的学生开展同步互动课堂活动。在同步课堂中,学生们相互分享本民族的传统节日等各类文化习俗,彼此加深了解,在思维碰撞中增进情谊。

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智慧教育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将海量的教育资源汇聚一堂。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首的各种优质网络教育平台,集结了数字化博物馆、非遗文化课程、思政教育课程等资源,全方位、立体式呈现各民族的历史、艺术、文学等内容。教师通过呈现影视资料、创设模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情境式课堂中,认识到各民族文化相通,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烈认同。

智慧教育为治多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力。未来,治多县将进一步探索做好智慧教育的有效路径,争取成为青南地区乃至涉藏地区教育数字化典范。

(作者系青海省治多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教育部第五批援青干部)

责任编辑:徐杨 单笑斐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