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5月26日,“法治护航成长 共建阳光校园”主题活动在上海市北郊学校圆满举办。活动聚焦校园欺凌防治与青少年法治教育,通过专家微论坛、《对校园欺凌说“不”》公益赠书仪式等形式,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法治防线。
活动现场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高德毅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法治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并强调法治护航成长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切实助推青少年的成长。他特别提到“五老”队伍的重要作用,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拥有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威望,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出独特优势。“营造更加健康的环境,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近年来,虹口区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虹教系统举办了“以法‘治欺’”“法典相伴”等一系列学法系列活动。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局长孙磊为大家介绍了虹口教育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的典型经验、运作模式与一系列成果。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法治体系,加强校园安全,创新教育形式,虹口教育希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多元参与,更需要校家社企的多方合力。上海教育出版社配合学校教学和社会教育的需求,以“服务教育、启智育人”为宗旨,出版了多种教育类图书,近年来持续积极探索“出版+”的融合出版模式。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庄晓明介绍了融入漫画卡牌形式的教育读本《对校园欺凌说“不”》,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指出,法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形式。未来,上教社还将继续发挥出版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更多可视化、互动化的法治教育资源,让法治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专家微论坛环节,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雄、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南方都市报》新闻部副主任陈养凯、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杨辉以“建设温馨校园,法制护航成长”为主题作深度对谈,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专家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张伯安担任主持。论坛以问题为导向,从现象调查、观点阐述到治理措施,多角度探讨对校园欺凌的预防。
专家微论坛
陈养凯主任以媒体人和家长的双重视角参与了话题讨论。他指出,《南方都市报》联合卡游在今年4月进行了关于预防校园欺凌的社会调查,并形成《预防校园欺凌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社交排斥和语言侮辱被普遍视为欺凌行为,在调查中排在前列,而儿童情绪变化是家长应密切关注的信号。此外,他还强调了预防校园欺凌工作的重要性,提倡在问题萌芽时即采取行动,从家长角度来说,如何发现欺凌现象更重要,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他提出要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引入律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意见,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资源,发挥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责任,共同预防校园欺凌。
作为《对校园欺凌说“不”》的作者,熊丙奇院长指出了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包括多种形式的欺凌和对受害者长期忽视的现象。他特别强调发现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要性:“法治教育的前提是要依法执教。如果我们认为违法的事情是正常的,那我们就不会发现它是违法的。”他提出,校园欺凌问题需要从法治教育、保护未成年人以及改变社会认知等方面综合解决。《对校园欺凌说“不”》将图书、漫画和卡牌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创新方法,顺应孩子自身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提高法治教育的吸引力。
张伯安主任分享了40年前自己担任班主任时的经历,以此作为如何发挥学校、教师作用的生动一例。当碰到欺负同学的学生时,张主任严肃地责令他道歉,并告诉他:“道歉说明你还是一个有勇气的人,这是你第一次欺负同学,但我希望也是你人生的最后一次。”此后,该生始终记得这件事,并告诉张主任:“这不是教我知识,而是教我做人。”
杨雄研究员结合此前做过的调研,他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界定,其特征有“大欺小、长期性、故意性、隐蔽性”等,我们应学会区分真正的欺凌行为。少子化现象出现以后,校园欺凌可能减少,但是新型欺凌方式如网络暴力兴起。他阐述了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杨辉校长认为,我们面对“欺凌”既不要望词生畏,也不要掉以轻心。上海市北郊学校年龄跨度大,一至九年级学生生活在同一个校园,因而教师要区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差异性。他通过发生在校园的真实案例,提出教育是“授人以渔”:首先要教学生学会界定欺凌和霸凌,从拒绝第一次的“欺负”开始;第二要让学生用法律手段与法治意识解决问题,学会自我保护。此外,他还提到带领学生干部参观看守所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干部发挥同伴作用,增强学生对校园欺凌严重性的认识。
论坛尾声,张伯安主任引用“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书中的序言“什么叫教书育人?第一,健全的人格;第二,突出的个性;第三,持久的生命力;最后,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为整场论坛作了总结,这也是本次论坛主题的高度凝练。
知识是抵御欺凌的盾牌,法治是守护成长的铠甲。《对校园欺凌说“不”》校园防欺凌“图书+卡牌”主题教育手册,由熊丙奇、卡游公司联合上海教育出版社团队精心打造,系统梳理欺凌行为的法律界定、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结合真实案例解析反欺凌路径,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本书从十个主题入手,以情景再现的形式,通过浅显的文字、清晰的结构,并配以风趣、幽默的漫画,让青少年了解预防校园欺凌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
《对校园欺凌说“不”》图书、卡牌
活动现场,还向社区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赠送《对校园欺凌说“不”》,希望本套图书能成为校园法治教育的“工具包”,让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校园欺凌说“不”》公益赠书仪式
在设计上,《对校园欺凌说“不”》配套卡牌充分发挥卡游的原创美术设计优势,以温暖明快的色彩、拟人化小动物形象构建亲和化视觉体系,并创新性采用“莫尔条纹解密卡”,让青少年在拆解谜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掌握欺凌识别技巧、沟通干预方法及自我保护技能。这种“静态阅读+动态互动”的组合模式,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育的壁垒,为校园法治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据悉,本次主题活动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指导,虹口区教育局、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协办,教育界、媒体界、出版界的领导、嘉宾及师生代表百余人参与。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