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专家学者研讨人工智能赋能项目式学习实践策略

发布时间:2025-07-14 作者:余闯 周池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余闯 通讯员 周池)7月10日,2025年中国深度学习年会暨第三期优联论坛线上发布会举行。会议由中国深度学习中心(DLC)主办,广州优联国际学校协办,聚焦“AI与PBL引领课堂创新”主题,探讨人工智能(AI)与项目式学习(PBL)如何共同推动教育变革,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DLC创办人、美国哥伦布州立大学教授方厚彬从时代背景、教育挑战和未来愿景三个维度解读了年会主题。他表示,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教育生态,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AI取代了低阶思维活动,如知识记忆和标准化答案的复制。

“教育的目标应转向培养深度理解与迁移运用、批判性思维与伦理判断、协作与共创能力、有效沟通与同理心、自我驱动与终身学习、学术心态与成长信念等高阶能力。”方厚彬说。

方厚彬认为,AI工具为教师提供了“时间红利”,将低阶思维任务交给技术处理,让教育者更专注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AI不是教师的竞争者,而是协助者。教育的核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知道更多”,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广州优联国际学校中方校长常燕分享了学校在项目式学习实践中的探索。她表示,学校将项目式学习系统性融入课程体系,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如设计环保方案、分析社区经济问题,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学科能力。今年4月,学生凭借“手牌式桌游的设计与实践:你对鸟类了解多少”项目,在哈佛大学全球青年创新项目大挑战总决赛中荣获唯一金奖。该项目从鸟类保护研究出发,以桌游为媒介推广环保意识,体现了项目式学习在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

方厚彬表示,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具备三大特征,一是真实问题驱动,项目从学生关切的社区、生活或社会问题出发,激发内在动机。二是协作与探究过程导向,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团队沟通和持续反馈深化学习。三是成果公开呈现,项目以面向真实观众的最终呈现为目标,而非局限于作业或考试。

据悉,2025年中国深度学习年会将在11月举行,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项目式学习如何重塑未来教育,推动教育从理念走向行动。广州优联国际学校作为协办方,将在年会期间展示学生项目式学习成果,举办主题演讲及音乐表演。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