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马颖颖)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湖北省丹江口市因水而兴,更视水为生命线。暑期来临,如何让孩子们既亲近滋养城市的汉江,又能远离溺水风险?该市创新实施“疏堵双轨”策略,在筑牢水域安全防线的同时,积极开辟安全亲水渠道,织密青少年生命防护网。
面对市民强烈的亲水需求与野泳隐患并存的难题,丹江口市政府精准施策,将“堵风险”与“疏需求”巧妙融合,在沧浪彩虹桥畔建成6万平方米的汉江天然游泳场。这片水域不仅是市民期盼已久的“清凉地”,更是安全管理的“样板间”。
这片水域被科学划分为深浅区,配备专业救生团队、完善医疗点及安保力量,公安、保安定时巡逻,沙滩、更衣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每日16时至20时免费开放,恶劣天气坚决关闭,非开放时间严格管理。泳场入口明确标识,对电动车入场路径及携带救生装备做出硬性要求。
“以前总担心孩子偷跑去野泳,心总是悬着。现在有了这片专业场地,救生员时刻在岗,规则清晰,我们更放心带孩子来安全玩水、学游泳了。”市民李女士的感慨代表了众多家长的心声。这座“家门口的安全泳池”,成为政府以民生温度回应群众热度的典范。
在筑牢市级安全亲水主阵地的同时,丹江口市教育局主动将“疏”的触角深入城乡。在六里坪镇小学,暑期校园因一座临时充气泳池而生机勃勃。这里正开展“学游泳·防溺水·护生命”主题实践活动。专业教练耐心指导学生们学习游泳技能和自救知识。“游泳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守护生命的关键生存技能。”丹江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普及性培训,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掌握这项‘保命技’。”
将简易泳池搬进校园,把游泳技能从“兴趣特长”下沉为守护生命的“校园必修课”,这是丹江口教育部门“疏”的关键一招。它有效解决了乡镇孩子“学游泳难”的问题,让孩子们在熟悉、安全的环境中习得水中自护能力,从源头上化解了因好奇或技能缺失导致的涉水风险。
一手严“堵”,严防死守风险点;一手善“疏”,畅通安全亲水渠道。汉江之水不仅是“一泓清水北上”的源头,也蝶变为青少年乐享的“安全课堂”和“清凉地”。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