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简称《意见》),其中在“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部分专门提出“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政策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提到“教育资源扩优提质的目标,就是让更多孩子接受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指明了方向。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从外部关系来看,就是要应对人口、科技、生态等外部环境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从教育内部看就是要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着力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努力缩小基础教育在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的差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优化结构是基本。当前,面对学龄人口变化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一是健全完善学位监测与预警制度,研究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影响的发展趋势,统筹调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资源,避免资源“供给不足”和“过度浪费”。二是因地制宜对教育资源进行“存量优化”,当前全国小学在学规模已达峰,初中和高中学龄人口将分别于2026年、2029年前后达峰,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与学龄人口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调配机制。三是普通高中要适度“扩大总量”,《意见》提出要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普通高中新建和改扩建工作,着力解决高中学位不足这一突出问题。
其次,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确保公平是底线。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要在办强办优基础教育。一是加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二是通过集团化办学、优秀校长教师轮岗、教育对口帮扶等方式,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要综合考虑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和经济发展特点,合理规划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探索建立一批综合高中,拓宽学生的成长通道。三是加快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主要依据学生规模分配到区域内的初中,并向农村学校倾斜。要持续深入落实“两为主”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最后,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提升质量是目的。扩优提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然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强办优基础教育。一是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持续巩固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二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要加强教师标准、生均公用经费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三是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办学,探索建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持续深入实施“县中振兴计划”,重点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激发县中办学活力,切实提升办学水平。
教育强国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不仅要从“术”的层面清晰把握扩优提质的路径问题,更要从“道”的层面深刻理解为何扩优提质的价值问题。只有牢固坚持教育的人民属性,才能办强办优基础教育,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姜朝晖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
《人民教育》2025年第12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