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跨越山海 讲述最美中国

——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8-04 作者:彭诗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笛筝和鸣,奏响古韵新声;袖舞翩跹,勾勒丹青墨影。戏腔婉转、拳脚生风、歌声缥缈、狮跃龙腾……8月3日,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总展演暨颁奖特别节目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高中生,与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来华留学生跨越山海,齐聚一堂,共同为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画上圆满句点。

202411月启动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共吸引近24万青少年报名参与,在全国40余个城市掀起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热潮。经过层层选拔,90位中外选手进入最终展演阶段。他们以语言为媒、故事为桥,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故事的多元魅力。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昂扬风采激荡青春气象

戏曲、武术、茶艺轮番登场,舞蹈、书法、朗诵精彩绝伦。高中组、大学组、来华留学生组的青少年们自信昂扬、妙语连珠,通过演讲、即兴问答、才艺展示等方式,讲述家乡的人文风情和发展成就,分享在时代发展中与国家同成长的亲身经历,表达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体会感悟,以独特的青春视角搭建起中华文明对话世界的崭新舞台。台下掌声阵阵,赞叹连连,现场沉浸在这一场属于青年的文化盛宴中。

“祖父掌心的老茧比食谱更珍贵。”来自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的林心怡讲述了一碗湛江牛腩粉的故事。这道来自家乡的美食里,不仅珍藏着林心怡一家三代人的美食记忆,也演绎着不断传承发展的地域饮食文化。在她充满感染力的讲述中,现场观众们不仅体悟到味蕾上的故乡之爱,更能感受城市烟火的质朴温馨。“我想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跟家乡之间的情感连接传递给大家。”林心怡说道。

“乡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色,乡土情怀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马璇戈的故事从种地开始。在国外交流学习期间,马璇戈喜欢在阳台种菜,并且还分享给了自己的邻居们。那片小小的菜园给了她深刻的启示——它承载着中国人最朴素的世界观:耕耘不仅是生存之道,更是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土地锻造着我们的韧性,培养着我们的思维,也联结着我们的情感共鸣。”现代化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和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马璇戈的生动讲述中跃然眼前。“我们青年一代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己,而是真的把个人小我照进融入了大我之中。”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选手们在亲身经历中感知中国,在家乡风情里品味中国,在时代变迁中读懂中国。在他们的动情讲述里,有对日常肌理的细腻捕捉,也有对时代命题的多面诠释。他们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以独特表达阐释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感知理解,以多元方式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描绘出一幅意气风发的时代青年群像。

“年轻的同学们都非常自信。”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尤泽顺对本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开始以‘平视’的角度来观察中国、讲述中国。从他们的讲述中,能感受到年轻一代昂扬的风采。这样的故事才更加打动人心。”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多维叙事演绎“新”意盎然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rolling down这是最好平衡。”在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总展演颁奖典礼 《中国故事汇》上,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海外组选手张效通、来自马来西亚的刘竹惠与大会发起人胡敏合作演绎了一首《大道RAP》。强烈的节奏、动感的旋律,把现场观众们的热情彻底点燃。这首来自张效通的原创作品将《道德经》中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的哲思融入现代说唱,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古老智慧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我很喜欢《道德经》,也想通过说唱的形式,让更多人读懂《道德经》。”为了将《道德经》的内容与说唱更好地结合到一起,张效通将手中的《道德经》翻阅了无数次,经过多次打磨才将如此有感染力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想用音乐去诠释‘道’的精神,也想通过音乐去创作更新更有意义的东西,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更加鲜活动人。”张效通说。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让《道德经》有了别具一格的新念法,科技与人文的碰撞,也在文化交流中彰显出颇具时代色彩的“新中式”。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杨媄慧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对“技术”颇为关注的她给大家分享了一段她的亲身经历。“Whoosh!坐上雅万高铁,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由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全长142.3公里,这列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造的高速列车将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通行时间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46分钟。杨媄慧被如此高速舒适的出行体验所深深震撼,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学习先进技术的决心。她想学有所成后,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带回到印尼,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我的祖国正在与中国携手前行,我就是这段旅程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今天的我不只是一个乘客,更是一位见证者,我乘着雅万高铁驶向未来,也从这里驶进了更广阔的中国。”杨媄慧说。

展演现场,来自埃及的华小文带上了机器人共同为大家呈上了一段妙趣横生的表演,引起阵阵欢呼。华小文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自从来到中国后,她便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焕发现代活力的“新中式”着了迷,春晚舞台上跳舞的机器人和AI定制的春联更是让她时刻挂在嘴边,念念不忘。“都说中国有了‘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还有网络购物。技术加持下的‘新中式’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发展。”华小文身在上海,就更能体会到中国的快速发展,“我想向更多的外国人普及我所感受到的‘新中式’的魅力。”

在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的舞台上,选手们用青春视角发现“新中式”,用多元叙事讲述新故事。扎根传统,他们深刻感知中华文明的底蕴与魅力;面向未来,他们重新赋予中国故事以新的精神内核

“今年,我十分欣喜地看到选手们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AI等新技术结合起来探讨,充分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厦门大学美籍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新航道“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形象大使潘维廉感慨道,“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个人故事还是文化议题,真正能引发共鸣的始终是‘人’的联结。当我们分享个人经历、梦想与情感时,不同国家的人都能在彼此故事中看到共同的渴望。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让我们超越差异,找到合作的可能。”

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热烈交响,中外青少年们的精彩演绎,勾勒出中国故事的未来图景,交织成青春与成长的共鸣的动人篇章。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文化交融唤起心意相通

“这是一根针,它轻若鸿毛却重若千钧,因为它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来自马来西亚的徐雪雯就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对于她来说,手中的这根针不仅是治病的工具,更是带领她走入中医药大门的一把钥匙。从小便被头痛困扰的她,在接触中医针灸之后,便被其神奇的功效所深深吸引。到中国进行系统学习之后,徐雪雯对中医学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医不仅是治病之术,更是感知中国文化的独特窗口。”无论是中药名字里所体现的汉语之美,还是中医理念“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中所蕴含的哲学之美,都让徐雪雯感到万分有趣。“一根银针穿越千年,连接着生命与文明,我想把这份东方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的舞台上,来自五洲四海的来华留学生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感知。

尼日利亚的张帅哲钟情于中国传统布袋木偶,他学会了用指尖演绎人物悲欢,也深感“文化如巧克力,不尝怎知其甜”;

来自苏丹的颜青在丝绸之路上探寻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奋斗历程,她感慨“这种传承文化的力量深沉持久、震撼人心”。

……

“文化从未有过边界”。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喀麦隆留学生柯爱玫说道。“刚来中国时,有很多中国的小伙伴对我和我的国家表示出了很深的好奇。”回想起“初来乍到”时的场景,柯爱玫仍历历在目。借着大家的好奇,他便在各种活动中身穿非洲的传统服饰,向中国的小伙伴们介绍非洲的传统文化。“等我回到我的祖国,我也希望把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讲给非洲的小伙伴们听。我觉得文化就是在这样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彼此交融的。”他说。

文化交融,不止于故事的分享,更是爱的传递。

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刘竹惠是个不折不扣的“越剧迷”。在她看来,演员婉转的唱腔与俊美的扮相不仅带来了美的享受,更向她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细腻情感。她尤其被新《梁祝》中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所蕴含的深沉隐晦之爱所深深打动,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人虽不轻易言爱,却让爱意充盈在每一个眼神与举动中。”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吕佳乐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担任志愿者时,带着外国运动员看大熊猫、吃火锅、赏变脸,与好多运动员都成为了朋友。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发现语言不仅是文化沟通的纽带,更是传递友谊与理解的桥梁。如今他正备战2025年第十二届世运会的志愿工作,“希望能继续用语言连接世界,让国际友人带走中国的温暖记忆。”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山水相连心手相牵8个月的攀山渡海、破风逐浪,青年一代在不同文化交融中相知相亲。

“文化相通,不仅仅是感受到母国文化和留学文化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对于这种差别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要秉持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别的理解和认知,才能以更加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另一种文化、参与另一种文化。”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说。

文明互鉴,多彩合鸣。24万海内外青少年的全情投入,让文明交流的回响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的聚光灯下澎湃激荡。

“在全球化语境下,年轻一代正肩负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使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首席学术顾问、中国国创会中国故事研究院副院长斯明诚说。

2020年启动以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已累计吸引近140万中外青少年报名,在全国40余个城市举办线下活动,吸引了14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来华留学生参与。展开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的新画卷,记录的不仅是五届以来丰硕的文化交流成果,更彰显着新时代中外青少年们在文明交融中所呈现的精神气质时代风貌。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越来越多的中外青少年们加入到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行列,他们扎根乡土,对话时代,立足当下,放眼全球。以家乡故事展现华夏风采,以个体叙事折射大国变迁

更新的故事,更美的中国。越来越多跨越山海的中国故事汇聚而来,在青少年们的演绎中熠熠生辉。他们用创新与热爱勾勒出与时代共成长的生动图景,以青春叙事赋予文明交流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文化,世界传播’是我们的目标。希望更多中外优秀学子通过朗诵、演讲、戏剧演绎等多种方式,让中国故事在更广阔的舞台绽放。”“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发起人、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胡敏表示。

中国故事正在时代浪潮中“蓬勃生长”,更鲜活、沸腾、温暖的故事未完待续。(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彭诗韵)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