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做实汉字书写小天地的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8-04 作者:孙淑莲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规范写字。学校供图

  写一手好字,不仅是技能要求,更是浸润心灵的育人工程。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推开教室的门,常能看到学生们挺直腰背,屏息凝神,一笔一画地在练字。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的教师们发现,学生书写问题不仅仅是字迹潦草那么简单,它影响学习效率,关乎学习习惯,更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情趣。于是,学校提出“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书写,都能规范书写,都能为写好字感到自豪”。为了把“喜欢写、写规范、感到自豪”的理念变成每个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目标,学校精心设计,形成基础牢固、拓展丰富、活动鲜活的“三级课程”网络,让书写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地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写字专修课”培养规范书写习惯

  在“写字专修课”宝贵的40分钟里,语文教师从最基本的坐姿、执笔姿势教起,到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再到汉字结构的疏密、避让、呼应。教师借助实物投影、微课示范,手把手地纠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动作。比如,讲“竖钩”的写法,教师会分解动作,强调顿笔的方向和力度;讲左右结构的字,会用形象的比喻(如“好朋友要互相谦让”)让学生理解穿插避让的道理。

  学校要求语文教师在每一节识字、阅读课上有机融入10—15分钟的“书写指导与练习”环节。学习生字新词时,在认读后立刻引导学生在田字格本上规范书写。教师会结合字义、字形特点进行指导,比如学习“森”字,会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木”的大小变化和位置关系;学完一首古诗,会安排几分钟让学生工整地抄写喜欢的句子。这种“边学边写、学写结合”的方式,让书写不再是孤立的任务,而是成为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复一日,规范书写的要求渗透到每一次动笔中,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在“天天练”中悄然养成。

  系列“微课”提升学生书写兴趣

  为激发学生书写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学校在课后服务或特定时段,开设了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系列“微课”。

  练字课:学生们沉下心来,专注于笔下的线条,在一遍遍临摹和书写中,磨炼笔尖的功夫,更磨炼沉稳心性和做事专注力。

  习字课:重点培养严谨、细致的书写态度。教师会特别关注作业本上的卷面整洁度、字距行距的均匀程度,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意识,把每一次作业都当作书写练习。

  研字课:学生们化身“汉字小侦探”,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动画、小组讨论,探寻汉字的起源、演变和背后的故事。一个简单的“水”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形态变化,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学生动手制作汉字演变卡、分享发现,兴趣被大大激发,对汉字文化的亲近感和理解力油然而生。

  赛字课:开展班级“书写小明星”评选,定期举办年级“规范字书写大赛”,学生们在竞争中点燃了书写的热情,也看到了榜样就在身边。

  晒字课:教室的“妙笔生花”角、走廊的“小小书法家”展板,甚至校园公众号,都成了学生们展示得意之作的平台。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精心展示出来、被教师和同学驻足欣赏、点赞,那份被认可的喜悦和自豪感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

  鉴字课:教师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的碑帖拓片或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们观察、比较、讨论:这个字为什么好看?笔画有力量感吗?结构匀称吗?在欣赏和品评中,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得到提升。

  用字课:写春联贴福字、设计制作精美的书签、为班级活动书写标语口号、创作小诗配图……学生们在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运用书写技能,真切感受到“字”的实用价值和艺术魅力,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社团活动课程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于在书写方面展现出浓厚兴趣和一定天赋的学生,学校成立了硬笔书法社团和软笔书法社团。在这里,他们能得到更专业的指导,有更多时间进行创作性练习。社团像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在此观摩作品、交流心得,书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愈发深厚。

  学校每年定期在校园里、社区活动中心以及当地文化馆、博物馆举办学生书法作品展,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向社会展示,接受公众的检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校际、区域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翰墨传情”公益活动,如春节前组织“小书法家”们走进社区、敬老院,现场书写春联、福字赠送给居民和老人,为社区文明建设书写宣传标语等,学生们用手中的笔传递温暖,服务他人,深刻体会到书写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温度;举办主题性的书法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个性化表达;开展汉字创意活动,如用树叶拼贴汉字、用彩泥塑造立体字、设计汉字T恤、进行汉字主题绘画等,打破传统书写的边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无限可能和艺术趣味,把字“写活”。

  从每日语文课的“微练笔”,到每周的“专修课”,再到丰富多彩的拓展微课、社团活动,最后延伸到校外的社会实践,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书写学习形成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的完整链条,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近汉字、热爱书写、提升素养。学生们作业和试卷的书写更加工整、规范、整洁,错别字少了,书写速度更快,专注力更高,学习效率提高了,还在书写过程中培养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4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