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成小学(下文简称“龙成小学”)教师姚懿容是位“90后”,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专业。2017年夏天,姚懿容入职刚开校招生的龙成小学,成为一名美术老师的同时,还迎来了一个未曾预料到的挑战:“当时学校缺信息技术老师,而我的信息化能力相对突出,就补位了。”
对姚懿容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不少内容是新领域,但她并未退缩,提前学习教材内容,边学边教。
慢慢地,姚懿容发现,美术与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图形化编程课上,她让学生先用画笔设计角色,再用代码让角色动起来,“这种融合既能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也能培养美感。”
尝到跨学科融合的甜头后,姚懿容又进行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课程的尝试。在龙成小学的定格动画系列课程中,学生被赋予摄影师、编剧、导演等身份。“给孩子一个专业角色,他们会站在专家视角思考问题。”姚懿容介绍,例如当学生以摄影师的身份完成动画取景时,不仅要掌握构图技巧,还要理解镜头语言的专业逻辑,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对这项职业有了初步的切身体验。
在种种跨学科的实践中,数字化手段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从信息技术老师的角度出发,姚懿容又以更大的力度拥抱教育数字化发展。
比如在她推动的整本书阅读项目中,教师借助电子阅读设备,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阅读习惯,实现个性化阅读指导;在前沿技术的科学通识介绍中,她结合央馆人工智能教材和智能教具等,帮助学生理解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基本逻辑……
如今,在姚懿容的影响下,她班上也出现了一批“明星”学生:有不断跟进各类设备故障修复的“协调员”,有拿起工具归集杂乱线路的“动手达人”,还有研究螺帽松紧与平衡关系以控制机器人运动路线的“技术控”。
“如果我只局限在美术专业的话,现在的很多事情可能都无法实现。”姚懿容谈道,让她庆幸的是,自己能够借数字化“东风”实现“破圈”发展,而让她期待的是,自己的“破圈”发展能够给学生带来“破圈”的成长。(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葛仁鑫)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