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楼前,我们想留住母校的样子。”当推土机的轰鸣声即将打破校园的宁静,一群高中生选择用3D建模“凝固”时光。近日,宁波宁海中学学生将学校“搬”进数字世界,打造出一座永不褪色的“数字母校”。
今年暑假,宁海中学改扩建工程启动在即,其中一栋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行政楼即将被拆除。对学生而言,这里是梦想的起点。每年开学季,这栋建筑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新生,他们在这里接过宁海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启崭新的青春篇章。
消息传来,该校传媒社社长葛芯如在社团群里敲下一行字:“要不要用3D建模,把现在的校园永远保存下来?”“我报名!”“算我一个!”24名成员迅速集结。无人机组、地面拍摄组、后期技术组分工成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数字存档”行动就此展开。
有意思的是,无人机组的4名成员都是之前从未摸过无人机的“菜鸟”。“飞行路线怎么规划?”“遇到强风怎么办?”他们拉着学校老师潘屹现场“突击教学”,从校准到悬停,一天内“啃下”操作技能。
7月的宁波,台风频繁造访,拍摄计划被一次次打乱。成员们就像与天气“打游击”似的,见缝插针地拍摄。那段时间,只要雨一停,群里立刻接龙出发。
宁海中学无人机扫描轨迹。学校供图
“第一版模型像‘抽象画’,但没人抱怨。”负责核心建模的邵瀚林不断切换软件、调整算法,最终让校园的实验楼、体育馆、食堂等各个场所皆可360°漫游。
“这真的是建模吗?”指导老师潘屹第一次看到建模时,误以为收到了实景照片,一时恍惚。眼前的画面如此逼真,连教学楼外墙的斑驳痕迹都清晰可见。“这些学生的选考科目都是技术,他们学以致用,用技术做了件浪漫的事,把我们的共同记忆变成了可以永久保存的礼物!”潘屹说。
“同学们巧妙融合信息技术与人文情怀打造的这份‘数字母校’作品,不仅彰显了他们拥抱新兴技术的学习热情,更浸润着他们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宁海中学党委书记陈模连说,“学校将对该作品进行永久性数字存档,使其成为跨越时空的育人载体,让一代代宁海中学学子在数字记忆中感悟传承的力量与温度。”(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钟婷婷 卢建鹏)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