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地质大学实践团:探寻绿色矿山建设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11 作者:程墨 刘睿 何清吟 周海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刘睿 何清吟 周海燕)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点矿成金 绿护长江”长江大保护本硕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从湖北武汉出发,沿长江,行程3400公里,前往贵州、湖南等地,在勘查一线、典型矿山开展深入调研,了解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实践团在贵州铜仁万山汞矿深入学习了红色革命文化,在“矿山遗迹”“地下长城”等现场学习功勋矿山传递的报国精神,坚定了成员们“为国找矿、专业建功”理想信念。

在贵州省地质矿产开发院,实践团同投身一线的地质工作者深入交流,其中包括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然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感受贵州省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谋划“富矿精开”行动的实际意义。

实践团还去往贵州紫金矿业水银洞金矿观摩学习,了解尾矿渣资源化利用等内容。成员充分意识到技术创新对改变矿业污染关键作用。在湖南玉坤矿业集团,成员们体验了井下人工智能定位系统的安全保障功能,了解智能地震预测技术提升灾害预警的能力。资源学院博士生张羽在参观后感慨:“科技创新是驱动矿业走向安全、高效、绿色的核心引擎,智慧矿山正在成为现实。”

在贵州锦丰金矿,实践团看到矿区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矿渣堆场成功复绿、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在“世界锑都”娄底锡矿山,废渣变净土、荒山变青山、废水变绿水的成果给成员们留下深刻印象。资源学院本科生孟威艳表示:“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可以和谐共生,关键在于理念转变和行动决心。”

此次沿江调研,对青年学子是一次深刻的专业实践和国情教育。未来,青年地质学子将以实际行动,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矿山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