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林焕新)8月11日,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天津职业大学联合主办的“京津冀机器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交流活动作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配套活动,在北京举办。交流活动上举行了《京津冀职业教育机器人专业人才共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石威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产业协同规划了“六链五群”的框架,机器人产业是六链之一,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京津冀三地各具优势,互补性强。产教融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三方形成合力。希望通过开启京津冀机器人专业人才共育三年行动计划,汇聚三地域机器人技术领域产教优势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师资共育、产业共联、成果共用的“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探索跨区域协作式人才共育,联合共建新标准、新路径、新范式,构建京津冀高技能人才共育新生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智表示,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已经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在这场技术变革与产业革命中,职业教育如何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如何培养产业需求的适配人才,成为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承载着区域产业升级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希望京津冀各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构建跨区域协同育人机制,希望机器人企业能够立足产业优势,深度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希望职业院校能够主动对接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汇聚三地产教合力,共同推动京津冀机器人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更高目标迈进。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李金生介绍《京津冀职业教育机器人专业人才共育三年行动计划》总体情况。该行动计划以“共育高素质机器人高技能人才、共促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京津冀机器人技术领域产教优势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师资共育、产业共联、成果共用”的“五位一体”协同新机制,输出一批“共享型”教学资源和育人成果,实现“一个模式、一套标准、一批人才”,有力支撑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下一步,将以首个面向机器人产业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基础,增加京津冀地区20家左右机器人龙头企业、20所左右职业院校,形成京津冀职业教育“机器人专业领域跨区域联合体”。
交流活动上,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百川机器人共享工厂总经理赵辉作主旨发言。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校长王伟、天津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夏静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张建军以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企业代表进行圆桌会议,共同探讨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话题。
记者了解到,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核心牵头单位,组建了全国唯一针对机器人产业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并打造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工厂。该平台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服务京津冀区域130余家单位,形成237项技术成果,新增产值达1亿元。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京津冀机器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展区,多项校企合作成果亮相。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