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构建全员“心育”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8-21 作者:郑竹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特约通讯员 郑竹君)“老师,我最近心情很低落……”暑假期间,云南省玉溪三中心理教师吕华接到一名平时开朗学生的求助电话。她未急于追问,而是用家常话语温和引导,待学生情绪放松后,耐心倾听并开导。

这只是玉溪市红塔区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缩影。正是无数次这样的成功干预,倒逼红塔区思考:如何将防线再前移?答案是“防患于未然”,着力构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防火墙”,全力守护稚嫩心灵。

为将防线延伸至“神经末梢”,红塔区着力构建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体系。暑假前夕,玉溪三中高二(7)班的心理委员孔一发现一名学生情绪异常。受过培训的她敏锐察觉,主动陪伴安慰并陪同找到心理老师,帮其解开心结。在三中德育副校长杨芳看来,这些分布在各个班级的心理委员,如同防线最灵敏的“前哨”,他们常能第一时间捕捉同伴的情绪细微变化,让许多不易被人察觉的求助信号,得以被看见和回应。

同时,红塔区着力提升全员育心能力,打出“理论培训+实战演练”组合拳。一方面,通过《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等专题培训,让教师掌握科学方法;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实战演练,确保班主任、心理教师、医务等多部门的协同处置流程内化于心。

“这套组合拳让我们在筑牢底线的同时,能更从容地将工作重心从‘危机干预’转向‘危机预防’,去做学生心理韧性的‘播种者’。”玉溪三中教师吕华说。

自2022年起,红塔区连续3年对全区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七年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展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通过测评预警的学生,会进入一个由班主任、心理委员、科任教师、家长共同组成的“关爱圈”。心理教师会对重点学生进行访谈把脉,制定“一生一案”进行辅导。对于需要更专业支持的学生,则会启动转介机制。

“我们打通了校内与校外的壁垒。”红塔区教育体育局分管副局长王菊华介绍,“区教育体育局主动与卫健、公安及社会精神医疗机构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预防阶段,整合专业力量进校园科普;预警阶段,为需要转介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干预阶段,面对突发事件,家庭、学校、社会等力量信息共享、通力合作,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经过数年深耕,“红塔心育”成效日益凸显。2024年,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抽测中,红塔区心理健康监测数据呈现“一高两低”的良好态势:学生积极心理水平多维度高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水平;而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检出率则显著低于各级平均水平。

数据的背后,是“红塔心育”行动的持续走深走实。这份持之以恒的深耕,不仅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撑起了晴空,其探索经验也获得省级层面的高度认可。2025年,《筑牢心理健康“防火墙”打造“红塔心育”特色品牌》获评云南省“向阳花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典型案例”。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