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研学“双城记” 共赴山海情

发布时间:2025-08-22 作者:蒋亦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蒋亦丰)日前,随着参与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的青少年顺利返疆,一场跨越山海的研学实践正式落下帷幕。

这场研学实践,由浙江温州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九团携手组织,以“祖国情·中华行”为主题,组织百余名青少年分赴北京、温州两地开展研学,开展历史探源、非遗体验等多种活动。

8月14日至20日,60名新疆青少年在首都北京开启了一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研学之旅。在故宫博物院,专业讲解员带领学生们穿越紫禁城六百年风云,亲手触摸“金砖”纹路,感受“一砖一瓦皆历史”的厚重;中国科技馆内,机器人舞蹈、太空舱模拟等互动项目让少年们流连忘返。“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航天器,今天摸到模拟舱,我仿佛看见了中国空间站的未来!”来自拜城的学生艾克散·吐热合买提兴奋地说。

北京大学校园里,除了参观这所百年名校之外,新疆学子与北大学长共话成长,一场“名校学长对话”让边疆少年眼界大开。“北大学长教我们如何规划学业,原来‘考名校’不是梦!”塔里木中学的学生孔诗雨说。

同期,另一批40人则来到温州,与当地学生共同开启非遗探秘之旅。瓯海区泽雅古法造纸工坊里,学生们亲手制作竹纸,体验“一张纸传承千年”的匠心;苍南县矾山矿洞中,非遗矾塑技艺让少年们惊叹;在洞头区海霞村,渔民文化与贝雕创作结合,孩子们用研学手册记录下“海上花园”的生态智慧。

最令人动容的是温州木偶戏台上的文化共振。当新疆少年与温州学子共握木偶操纵杆时,不同文化的种子在青春手中开出了并蒂花。木偶戏非遗大师传承人季天渊感慨:“这才是非遗的活力——在交流中传承,在创新中绽放。”

据悉,自2020年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启动以来,浙阿两地已实现471所学校、10.4万名学生全链条结对,累计开展互访交流209批次,覆盖1.1万余人次。

温州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学不是终点,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起点,让更多青少年在交流中成长为守护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1.png

2.png

3.png

4.png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