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江西宜春市万载县凤凰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气氛热烈——一场围绕家长课开展的班主任培训正在进行。屏幕上,8分钟导课视频呈现着“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两小时任务拖到半夜”的真实情景。视频刚结束,台下便响起一片共鸣:“这就是我们家长常说的难题!”分组研讨时,“作业计时闯关”等实操方法被迅速记录;培训尾声,“回校后组织家长课实践”的明确任务,让教师们带着“能落地、能见效”的信心满载而归。
培训现场。主办方供图
这场培训背后的“秘诀”,是一套来自山东、历经18年打磨的“家长课程五步教学法”。今年夏季,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与潍坊学院专家团队携该方法走进江西宜春、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北承德等十余个城市。从早期在潍坊、青岛、济南的试点,到如今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1万余所学校、惠及超1000万家庭,这套以“视频导课、问题研讨、课堂总结、作业巩固、微课拓展”为核心的教学法,不仅破解了家长课“落地难、效果差”的全国性难题,更成为赋能教育治理、激活社会治理的新动能。
“‘五步教学法’不是简单的流程叠加,而是紧扣成人学习规律,把‘认知—实践—巩固’串联成完整闭环,让家长真正从‘知道’走向‘做到’。”教育部课程教材所兼职研究员、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教授说。
培训现场。主办方供图
该方法的第一步,是用8分钟视频导课打开认知入口。在潍坊市奎文区某小学的家长课上,一段反映初二学生自我封闭的视频刚播完,家长们就纷纷议论:“我家孩子也这样!”这些视频源自全国首套分年级家长课程读本《牵手两代幸福路上》,覆盖幼儿园至高中全学段,确保内容科学权威。“哪怕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只要播放视频,就能让家长学到专业知识。”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涛说。目前,108个标准化导课视频已成为全国多所学校家长课的“标配”。
问题研讨环节,则让家长变身“解题者”。在宜春的教学现场,高沛老师抛出问题后,“青春期孩子封闭心理”“孩子网上聊天不设防”迅速成为焦点。家长以5–8人一组展开讨论,推选组长记录观点,随后分享实用经验:“我陪孩子打篮球,他愿意聊学校的事”“我写便签,孩子会回复”……高老师通过追问“用了多久?效果咋样?”,把经验挖实挖深。“问题来自家长、答案来自家长”是这一环节的核心,打破专家单向输出,形成互助循环。
课堂总结环节,则将经验与理论融合。研讨后,教师播放专家解读视频,将家长分享的“陪运动”“写便签”等方法与专业观点对照梳理,帮助家长将零散经验整合成结构化认知,强化教育自信:“原来我的做法也是对的!”
作业巩固环节,着力打通“知行脱节”堵点。“本周作业:每天花20分钟陪孩子做一件他喜欢的事,记录孩子的反应和自己的感受。”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家长课上,班主任布置的作业源自《牵手两代幸福路上》的“拓展训练”模块,紧扣亲子陪伴主题。作业强调“可操作、可记录、可分享”,家长需在真实场景中实践,并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反馈效果。
微课拓展环节,实现“按需学习”。课程最后,班主任会推荐家长在“幸福路APP”上搜索相关微课,如“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等主题课程。目前该平台已上线5000余节微课,吸引超1000万家长注册使用。
培训现场。主办方供图
家长课要真正落地,需让教师“会教”、家长“愿学”、效果“落地”。“五步教学法”通过标准化资源、结构化流程与闭环化设计,逐一破解这些难题。
“以前上家长课紧张得睡不着,现在有了‘资源包’,轻松多了!”青岛市第五中学教师陈建爽说。课题组打造的“一站式”资源包,涵盖108个导课视频、分学段课件和读本,全部经专家研发与实践验证,教师可“零门槛”上手。
“从看视频到了解问题,再到研讨、做作业、拓展学习,整个过程让我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做,还能真正用到家里。”鄂尔多斯家长周万胜说。
从2006年初步探索,到2025年服务全国10多个省份、30多个城市,“五步教学法”用18年时间,交出了一份“破解家长课落地难题”的答卷。其成功源于紧扣政策、立足需求、遵循规律,以标准化、结构化、闭环化的设计,让家长课从“奢侈品”变成“必需品”,从“形式化”走向“实效化”。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家长都能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与价值感,让每个家庭都能自主解决育儿问题,让家校社协同育人真正落地生根。”王清林表示。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深入推进,“五步教学法”还将在农村地区推动家庭教育均衡发展,在城市社区深化“教育+治理”融合,通过“幸福路APP”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家庭。(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焦小新)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