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向正鹏)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盼副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突破全球育种领域数十年技术瓶颈,为实现高效育种提供了全新路径,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
自20世纪60年代起,育种学家通过体外特殊处理,让植物未成熟花粉改变发育命运,从生殖细胞“改道”为胚胎,从而快速获得单倍体植株。该方法已在油菜、烟草、小麦等作物中应用,但效率低、对品种依赖性强、分子机制长期不明、难以大规模推广等问题,一直是“卡脖子”难题。
该研究成果以“Reprogramming of microspore fate via BBM-BAR1 for highly efficient in vivo haploid induction”为题,揭示了小孢子命运重编程的关键分子机制,建立了一个无须胁迫处理即可在体内高效诱导单倍体的新技术,解决了上述“卡脖子”难题,为高效率、低依赖、跨物种的单倍体育种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在解析细胞命运调控机制和单倍体育种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现代作物育种和种质创新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罗盼副教授与武汉大学赴贵州师范大学帮扶团的孙蒙祥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湖北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史册为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子赋、钟意诚,湖北大学教师汤行春、黄岚杰及硕士研究生乔滢、张来、杨凡、李思源、李露露等参与研究。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