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具身智能赋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19 作者:周仕敏 劳译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劳译娴)9月16日,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具身智能赋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平行会议在中国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中国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承办。柬埔寨教育、青年与体育部副国务秘书桑·拉塔纳,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苏提达·洪盛帕,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韦江,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傅源方,中国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蹇兴超,中国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周旺出席会议。

桑·拉塔纳、苏提达·洪盛帕表示,职业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有重要作用,他们对中国—东盟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前景高度期待。韦江表示,南宁市紧紧围绕强首府战略,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全市拥有职业院校50余所,开设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点超60个,年均培养近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南宁将强化政策支持,构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高地,推动具身智能赋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傅源方表示,广西已构建起民族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2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扎实推进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未来,广西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具身智能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推动跨国教学资源共享;二是实施“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养200名以上掌握具身智能技术的东盟人才;三是与东盟国家共同制定技术标准、举办技能大赛,深化智能制造领域跨境合作,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蹇兴超表示,具身智能技术通过赋予机器感知、理解和交互能力,推动智能制造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跨越,为产业升级带来新机遇,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将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实战化培养体系、打造“虚实结合”沉浸式实训平台、拓展“东盟合作”国际化培养路径,通过共建产业学院、打造智能实训基地、构建“智能感知—决策—人机协作”课程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具身智能赋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与中国—东盟职教合作发展。

会议举行了中国(广西)—东盟人工智能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仪式和中国(广西)—东盟AI技术服务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先后与南宁立德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