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邹斌)土豆片炒肉、西红柿炒鸡蛋、红烧鸡块……临近中午,阵阵饭香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杨店九年制学校的食堂飘出,“掌勺”袁看灯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既是食堂工作人员,也是“陪读妈妈”,“能陪在孩子身边,还能给全校学生的饮食把把关,这活儿干得很舒心。”
为破解“学生人数少、运营成本高、食堂人员用工难”的现实困境,守护好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两当县于2021年秋季起,创新推出“陪读妈妈”参与食堂运营管理特色模式,搭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信任桥梁,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截至目前,全县18所供餐学校食堂中,已有35名“陪读妈妈”持健康证上岗,并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占食堂从业人员的64.8%,撑起了校园餐的“半边天”。她们“各显神通”,将“妈妈味道”融入校园餐,让学生在校园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杨店九年制学校负责食堂管理的教师罗虎平介绍,“陪读妈妈”全程参与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留样、分发等全流程工作,每周参与“校园餐共商会”,收集学生对菜品偏好、营养需求的意见,共同调整周度食谱,确保“每周菜品不重样、营养搭配更均衡”。
“‘陪读妈妈’亲身感受学校管理的细致与不易,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形成了同心、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同时也有稳定的就业岗位与收入来源,切实减轻了校外租房的经济负担。”金洞小学校长马小明介绍,“陪读妈妈”把为自家孩子做饭的用心转化为更高的工作标准与更严的安全要求,形成了家长参与、共同监督的食品安全新模式。
金洞小学“陪读妈妈”陶玉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工资2250元,学校提供员工宿舍,每年可节省校外租房费、生活费约15000元,“真的太好了!相当于每年增加了4万多元家庭收入,挣钱、陪娃两不误。我会带着为人母的爱心与责任心,用心烹制好每一餐饭、每一道菜,让孩子们吃得安全、营养又健康。”
在杨店九年制学校校长李晓强看来,“学生点菜+妈妈掌勺”,学校食堂成为充满温度的港湾,每一道工序如同家里一样格外细心,为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增加了一双“贴近孩子的眼睛”,让学生、家长更放心。
如今,“陪读妈妈”进食堂已成为当地校园餐管理的“特色名片”。两当县教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学生健康”为核心,以“陪读妈妈”为支撑,在“营养+健康”“服务+效率”“监管+创新”三大方向深耕细作,不断优化菜品营养搭配,提升食堂服务效率,让“妈妈厨房”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能量补给站”。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