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特约通讯员 王炜杰 记者 李配亮)开学第一课,云南曲靖市沾益区播乐中学七年级学生魏梓洢在学校纪念馆中凝神驻足。“革命柏树”“九五起义”的事迹让她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眼神中写满崇敬。
学校紧扣“先辈的旗帜”主题,以“三红三进”为实践导向,打造特色思政品牌,构建“三红三进铸魂、行走思政润心、四个践行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红色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
播乐中学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过沾益”“九五起义”等历史资源,系统开发出3个红色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包,组织开展“红军长征过播乐”“红土故人”等“红色+思政”主题活动30余场次。
红色文化全面融入校园环境、日常管理与各类课程,实现校园红色元素全覆盖。学校还精心设计4门现场教学课程,串联起“九五起义”纪念碑、纪念馆、18棵“革命柏树”等6处红色地标,并为每处配套定制专属教学方案。
“我们以实物为媒介、以场景为桥梁开展德育,既契合青少年‘在体验中认知、在感知中认同’的学习规律,也让红色文化从文字史料转化为可触摸、可感受的现实印记,帮助学生真切理解先辈精神,实现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德育教师蒋礼云说。
播乐中学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学校组织师生开展20余公里远足实践活动。九年级学生温子曦在日记中写道:“远足途中好几次想停下休息,但听老师讲述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前进的故事,突然又有了力量。这堂‘走出来的思政课’,比书本上的文字更感染人,也更贴近我们。”
除了远足,学校还结合重要纪念日,通过“沉浸式场景+主题化活动”模式,搭建“行走的思政课”的实践载体与精神锚点,将家国情怀、红色记忆、文化传承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的实地体验。
学校以“种植向日葵”为特色实践载体,将其与“四个践行”育人机制深度融合,把思政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学生在亲手培育向日葵的过程中,观察从种子破土到开花结果的完整生命周期。每个生长阶段对应学生成长中的心理课题,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品质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九五起义”的烽火岁月到新时代的向日葵花海,从革命先辈的“红心向党”到当代学子的“向阳而生”,播乐中学以向日葵的生长轨迹,生动诠释教育的本质。校长杨绍兵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红色思政教育,拓展形式、丰富内容,让红色基因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底色。”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