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万基茹 刘祥彩)九月的新疆,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吐曼塔勒乡池塘里,红彤彤的龙虾随着水波翻腾跳跃。张中民随手捞起一网活蹦乱跳的澳洲淡水龙虾,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龙虾现在的市场零售价每公斤260—280元,今年丰产,10亩鱼塘预计能产出700—1000公斤。”
作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从在校期间跟随老师参与“东虾西移”技术研发,到如今扎根大漠以身示范养殖龙虾,他的成长轨迹正是该校“东虾西移”项目推动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2020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团队首次提出“东虾西移”设想,由此开启了一场跨越5000多公里的技术援疆行动。五年来,一批批师生接力奔赴新疆,硬是在大漠边缘开辟了一个新的致富产业。
在“东虾西移”过程中,从技术突破、项目孵化,到产业推广,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帮传带、老带新”的人才梯队建设,确保技术服务不断线。如今,项目已从最初的技术试验,发展为成熟的产业推广模式。
项目团队把多年养殖经验编写成汉维双语技术手册,通过一批批技术培训,为当地培育出了无须依赖外部技术的本土养殖群体。同时,通过不间断的现场技术服务,实时解决养殖中出现的难题。该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宋奇作为最新一批接力者,今年一直在新疆从事技术服务工作。“日常主要负责配制饲料,调水,水质监测,巡查等工作。”宋奇说,如今龙虾养殖技术已经非常稳定,今年龙虾产量比往年高很多。
从最初单户试探性养殖,到如今大面积推广,大漠龙虾养殖产业逐渐成规模。宋奇所在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位于巴扎结米镇,共8个养殖池约30亩地。张中民除了自己承包的10亩池塘,还同时为两个基地提供技术服务,两个养殖基地占地约200亩,今年另外还发展了几家养殖户。
张中民是在参与学校的“东虾西移”项目中迷上大漠的。四年前,20岁的他第一次跟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付宁教授团队来到新疆时,面对昼夜20℃温差撕扯的养殖水温极限,还有严重的盐碱地质和虾塘渗水等难题,他曾对项目产生过深深的怀疑。然而,当技术团队攻破一个个技术难题,当活蹦乱跳的龙虾被神奇地养殖成功,当看到新疆大漠的人们也能吃上肥美的“海鲜”,张中民年轻的心被激活了。
多年来,他一直参与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他也深深感受到,产业推广不仅在技术支持,以身示范的作用会更好。2025年,他下定决心投资近10万元,承包了10亩池塘,开始示范养殖龙虾。“4月份投放了2万尾龙虾苗,如今已经卖出200多公斤,可持续销售至10月中旬。”张中民说。
看着长势喜人的虾塘,张中民内心涌动着收获的喜悦。“东虾西移”项目吸引了多家主流媒体持续报道。张中民深信,眼前的沙滩将会长出更多池塘,龙虾养殖产业将会带动更多百姓致富。
在沙漠龙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东虾西移”技术团队的研发工作仍没有止步。据团队带头人付宁教授介绍,团队在成员和研发内容上今年都有扩容,围绕更多养殖产品进行研发。
王裕玉博士主要负责养殖饲料方向,他告诉记者,首批牛蛙已经在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开始试养了,效果不错。牛盛雯博士主要负责水产病害预防。“牛蛙养殖密度比较大,但市场常用的抗生素会造成细菌耐药、环境污染、药物残留等问题,我正在做抗菌肽方面的研究,希望开发出通过生物体先天免疫系统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目前正在密切跟踪新疆牛蛙的养殖实验。”
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孕育,从技术指导到产业示范,从产业示范到链条延伸,职教力量正以其创新实践,让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变得更美。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