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云南南华县:课后服务让传统文化“圈粉”青少年

发布时间:2025-09-28 作者:罗丽 李配亮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罗丽 记者 李配亮)50余个特色社团同步开课,彝族刺绣丝线流转、八段锦招式舒展、象棋落子清脆……每天课后服务铃声一响,云南南华县各中小学校园便浸润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要让其从‘名录’走进‘课堂’,从‘展品’变为‘日常’。”云南南华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周正国介绍说,“南华县以社团为纽带,联动校内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民族歌舞成为校园最具活力的文化表达。一街中心学校520名师生齐跳彝族打跳歌舞《歌歇咧》,这一古老歌谣已成学校“文化名片”;雨露中心学校的白族霸王鞭等社团活动生动开展,非遗传承人周景光每周到校授课,老手艺在校园焕发新生。

传统技艺与雅趣在校园生根发芽。彝绣作为“指尖非遗”,已成各校“标配”社团;北城小学的中国画与书法社团笔墨生香,学生于丹青挥洒间感悟意境之美;海子山初级中学师生共练八段锦;红土坡中心学校象棋社团中,小棋手在楚河汉界间涵养思辨之力。

南华县的课后服务已成为传承文脉的“活课堂”,于丝线笔墨间赓续文化基因,为教育注入传统底蕴。据介绍,这一蓬勃态势得益于南华县教育体育局的系统施策:统筹校内外资源,建立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健身达人“校外专家库”,实行双导师制。各校亦因地制宜,城区校注重多元融合,乡村校深挖地域特色,形成“一校一品”格局。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