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本上学的机械制图,到了企业才知道怎么跟实际生产结合。”“通过‘跟产实习’,亲身参与实际生产流程,动手能力与职业认知得到显著提升。”初秋9月,在上海某航天卫星企业会议室举办的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首届航天订单班实习调研交流活动中,学员们很是激动。
这个由校企双方共同搭建的交流平台,不仅是对航天订单班学员赴沪实习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围绕国家航天强国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缩影。
资深技术专家现场授课。学校供图
以需求为导向:政企校三方联动,锚定航天人才缺口
随着文昌国际航天城卫星制造产业链加速布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此背景下,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主动联合航天卫星超级工厂(海南)有限公司,在文昌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以《航天订单班实施方案》为蓝图,精准聚焦卫星总装、测试、检验、环境试验等关键岗位,打造“专业课程+实操训练”双轨培养模式。
“我们是扎根文昌国际航天城办学的高校,开设航天订单班,是响应国家战略、发展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为航天强国建设筑基育才的时代责任。”学院主要负责人表示。
今年4月,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严格初选与企业面试,24名优秀学生成为订单班首批学员。6月起,学员分阶段开启“阶梯式”培养——6月在三亚系统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钳工实训、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机械制图等五门核心课程,并进行对应实操训练;7月底,11名学员赴天津和北京航天卫星企业参加卫星总装技能深化实训;8月底,12名学员赴上海某航天卫星企业参加同阶段培训。
截至目前,23名学员进入攻坚培养阶段,首批订单班阶段性通过率达96%,“从课堂到企业”的培养链条初步形成。
以实践为核心:三级培养体系,让学生“上手即能用”
“目前学员基本已能独立完成部分基础装配任务,动手能力和职业认知均实现质的提升。”学院带队教师告诉记者。
这种“学以致用”的改变,得益于航天订单班设计的“理论学习—跟产实习—岗位实践”三级培养体系。
上海某航天卫星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订单班不仅安排资深技能大师现场授课,更让学员直接融入卫星制造一线的真实工作环境。“我们不只是教技能,更要培养‘航天工匠’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后续将继续发挥公司在航天制造领域的资源优势,持续加大实训力度,建立适时轮岗培训机制。”航天卫星超级工厂(海南)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针对学员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等维度分阶段开展跟踪评价,为每位学员提供个性化成长反馈和指导。
航天订单班学员赵东乙表示,“在整个学习中,我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形成‘做中学’的闭环,为后续在文昌超级工厂生产任务做好了准备。”
以战略为目标:深化校企协作,打造人才培养“样板间”
“订单班的开设与运行,不仅有效拓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也为构建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新型育人机制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学院主要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紧密对接文昌国际航天城“3+1+N”航天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积极主动联系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和航天相关企业,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该校已对接卫星链、数据链、航天旅游等多个产业开设人才培养订单班,在“航天+”领域开展全方面全方位的合作。
日前,由该校联合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牵头的文昌国际航天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海南省第一批市县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对象,同时还成立了海南首个航天应用技术产业学院暨航天应用人才培养共同体、获批海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航天数字化科普教育基地。
“未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也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文昌国际航天城‘3+1+N’航天产业体系、海南自贸港‘4532’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学院主要负责人表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王柳芸 通讯员 吴慧华 吴昊)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