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当前,爱尔兰、英国、新西兰等体育强国以高校为依托,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复合导向,理念对接社会需求。国外多所高校关注体育教师培养的复合型导向,以社会需求驱动,形成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切实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注重培养复合型体育教师。例如,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规定学生必须从英语、爱尔兰语、数学、地理和化学中选择一门作为辅修专业,结合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旨在打造既精通体育教学又具备第二专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从而拓宽学生职业发展路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强调多元文化融合,要求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关注毛利文化的特殊性,并鼓励他们向少数民族体育教学领域发展,以适应新西兰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
制定清晰的培养标准。例如,爱尔兰科克大学体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独立个体”,让学生成为“运动、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方面的变革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将新西兰国家教师协会的注册教师标准进一步细化,形成体育专业的培养要求,包括掌握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了解人体发展知识、明确教育实践中教师角色、知晓教师专业发展等。
课程体系通专融合,夯实健康教育基础。在夯实通识教育根基的同时,国外高校注重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相统一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此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强化内容衔接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课程支撑。
一方面,强调通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例如,爱尔兰科克大学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基础建设,将130学分的课程(约占总学分的一半)划分为体育类、人体科学与健康类和其他类课程,运动技能类课程仅安排在前两学年,仅占20学分;英国体育专业采取递进式课程设计,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运动力学等基础课程贯穿整个3—4年的培养周期,生理学课程被细分为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健康与体质生理学和高级生理学,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布在不同的学年,其阶梯式的课程安排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还能将教学目标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螺旋式上升。
另一方面,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系统整合。例如,英国雷丁大学采用“2+3”培养模式,即每周前两天分别安排体育教学法和教育专业学习,周三至周五则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开展教育观察和教学实践,所有实践活动均在专业导师指导下进行。
实习阶段清晰明确,平台场景多元拓展。国外多所高校不断完善实习环节,按照各自要求明确划分实习阶段,积极整合校企资源,打造多方结合的多元化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实践机会。
一方面,国外高校普遍具有清晰的实习阶段。例如,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在四年制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共计19周的教学实践,采用阶梯式培养策略,即随着年级升高,学生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数量和难度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能够独立承担完整教学任务的水平。
另一方面,国外高校提供多元化的实习场景。例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定本科生必须完成75小时的社会服务实践,具体形式包括担任课堂志愿者、助教、舞蹈教师,或团体运动教练、夏令营辅导员,或在少年儿童机构中参与志愿服务等;英国伯明翰大学特别重视校社合作培养,学生在3年学习期间可长期参与社区或体育俱乐部的实践活动,这种持续性的社会参与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指导评价科学规范,倡导对接职业资格。国外高校指导与评价体系科学,积极引导体育专业学生考取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
一方面,国外高校建立了较为系统科学的教学指导和评估机制。例如,爱尔兰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标准较为全面,涵盖知识、教学、反思、沟通交流、评价、管理、变革等10个维度,特别强调准教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关注度和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体育专业考核方式多元,包括小组作业、实践报告、课堂汇报展示、论文、课堂测试、期末考试等形式,并采用“A+”至“D-”的多级评分制度,全面评估学生在不同课程中的能力发展;英国在体育教师培训前采用诊断性评估策略,要求学员完成详细的自我能力分析表,基于评估结果实施差异化培养方案,既能提高培训效率,又能有针对性地补齐学员专业短板。
另一方面,国外高校普遍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例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要求体育专业学生必须考取急救证书、心肺复苏证书等,提高其职业素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采用“先实习后认证”的培养模式,要求毕业生持临时教师资格证从事教学工作两年,其间需接受专业导师的指导和评估,期满并通过教师协会审核后方能获得正式教师资格。
概言之,国外高校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呈现出鲜明的复合导向和实践特色,其培养模式的完整性、实践环节的递进性和评价认证的科学性,共同构筑起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
(周良君系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铭系广东金融学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6日 第0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