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只有教、学、评三个元素在“设计”和“实施”环节充分渗透、相互依存、形成整体,才能真正达成素养目标。艺术课程同样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倡以单元形式组织学习内容、统整教学结构。可见,通过“单元统整教学”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本轮课程改革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唯有从“单元统整”的视角建构科学系统的教学目标,以适切的评价方式引领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才能呈现出“一致性”,从而促使儿童认知结构趋于完整系统,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从“教学评一致性”视角出发,以小学美术二年级上第五单元《锅碗瓢盆》为例展开单元统整教学,通过目标导向、评价为先,让课堂教学从知识技能的单向灌输转向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观念教学,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
二、教学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理念是让“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保持高度一致,最终服务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其中“目标”是中心,“评价”是关键。目标的确定需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起点和依据,并实现创造性转化。这一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解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内容逻辑,更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精准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将抽象的质量标准转化为可操作、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一是确定素养目标。单元视角下的美术学科素养目标,需要对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进行剖析,有机融合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从而共同作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二是确定学习目标。在单元核心素养目标观照下具体生成课时学习目标,通过课时学习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的连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目标要求,确保“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单元统整”与“课时实施”能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并将学习目标有效落实到每个课时的教学实践中,最终指向单元大观念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创新
教学观念的重新建构。在单元设计中采用逆向思维,从学习的最终结果出发,通过问题驱动,按照“目标—评价—活动”过程展开教学,使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时,依据学生具体学情选择评价方式、确定评价标准,让评价可视化;并从学生习得角度整合适宜的学习资源、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确保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和评价证据展开。
育人目标的高位统整。在总目标与课时子目标的串联下,单元统整教学以结构化内容与活动承载育人目标,让每个活动都紧扣育人主线,避免技能与育人目标脱节。
方法策略的系统再造。围绕学生美术素养进阶路径,将“教的策略”“学的方法”“评的方式”纳入统一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策略体系转向“集群化”创新,既满足知识技能习得的需求又呼应生活场景中的艺术应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策略实施主体,推动学科素养从目标走向落地。
资源技术的优化整合。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整体性目标,将课程标准强调的艺术课程资源进行精准筛选与深度关联,使资源不再是孤立的素材,而是服务于“思想性与艺术性、民族性与世界性”育人目标的有机整体。另外,教学评一致性的闭环要求,让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更具针对性,实现了资源、技术与育人目标的高效协同。
四、教学实施
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餐具、厨具已有基本认知,但多停留于“功能性认知”,较少关注造型细节和审美属性。因此,在本单元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从“人”的角度去欣赏、改造、制作厨具,让学生在“爱”的主题中感受“艺术即生活”的乐趣,理解“设计是为生活服务的”。
阶段一:解读单元知识关联,明晰单元素养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单元教学第一步是解读教材内容、关联单元知识。根据教材提供的单元概述、图片信息、文字材料等,分别从知识、技能、方法、思想、过程等层面解读单元中每个课时内容,提取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厘清单元知识间的关联和进阶;同时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涵盖结构化知识技能、预设单元学习成效、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的四点要求,确立单元素养目标。
阶段二:重组单元内容,建构学习评价指南
在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重组,让内容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如本单元第一课时“我的餐具”有两个板块:“多样的餐具”“餐具俏模样”。为让学生能充分感受餐具之美,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将实地参观博物馆作为前置性学习内容,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关注餐具的基础功能逐渐聚焦于材质、创意带来的美感,由此形成由物及情、从形到意的思维进阶;继而引入艺术大家齐白石的系列作品,让学生感受色彩与线条的趣味,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将多元评价方式融入内容重组中,形成本单元的评价方案。
阶段三:遵循整体结构逻辑,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学科实践是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本单元学习创设真实且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设计与生活的关联中,启发他们主动投入“厨具品鉴会”的任务完成中。
师:今天老师在厨房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瓷汤勺,知道什么原因吗(又烫又滑),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看来设计非常重要,要是厨房里每一件物品都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该多好呀。
师:最近,学校要在主题活动日开展“厨具品鉴会”,想邀请我们参加。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生1:要了解餐具的特点。
生2:要向设计师学习。
生3:要让餐具既实用又美观……
按照逻辑顺序设计了三个具体可操作的小问题:最喜欢的餐具“小伙伴”有什么特点?怎样让餐具厨具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如何优化设计图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实现设计想法?由此形成三个进阶性学习实践活动:唤起情感,启发学生大胆分享,表达独特创意;连接生活,运用思维导图将自己思考设计的过程进行图文表达;创意制作,在改造过程中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最终通过作品呈现与分享,完成对“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
阶段四:挖掘统整教学资源,建构统整教学支架
在推进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资源的统整、支架的建构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单元教学构建“情境建构—思维激活—创意实践—反思进阶”四维支架体系,实现统整资源与支架设计。通过多模态学习策略,依托真实生活情境搭建情境支架,实现资源与情境的深度融合;借助思维可视化策略,以资源型支架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关键词等形式对餐具进行思维发散,形成可视化思维导图,并借助AI工具对学生的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引导学生理性思辨,激发跨学科创新意识;而反思性策略则通过过程性记录支架(如画图、文字、实物记录),推动学生对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技法尝试与问题解决进行元认知反思,并结合评价反馈优化方案,使支架不仅成为技能习得的辅助,更成为素养内化的阶梯。
(钱品花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人民教育》2025年第15-16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