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在京成立 倾力打造家校社协同的运河思政教育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10-27 作者:李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澈)10月25日,运河联通世界,思政奠基未来——行走的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交流对话活动在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的北京学校举行。来自大运河沿线21个城市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博物馆长、地方政府负责人等1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正式成立。

据介绍,“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发起单位共有52家,秘书处设立于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将面向运河沿线城市进一步推广。2025—2026年将实施“少年运河说”国际计划、“运河思政种子教师”赋能计划、“运河文化数字图谱”共建计划与“流动的文脉”主题巡展与故事库建设。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于成文强调,运河是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独特创造。要创新开展大运河文化研究阐释,擦亮运河思政育人品牌,探索协同育人全新机制,推动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共生,共同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理事长陈光巨表示,探索建立运河研学的课程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助力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标准与机制,推动“运河文化成长共同体”成为资源的汇聚池智慧的策源地创新的孵化器,实现大运河文化教育事业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主旨报告环节,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顾月华以活化运河文化基因,厚植立德树人根基为题,提出要通过创新方式活化运河文化基因,推动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在科技赋能运河文化传播的报告中强调,要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创新运河文化传播方式,让千年运河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席程颢介绍了通过行走实践促进中外青少年跨文化理解的探索经验。

案例分享环节,北京市通州区后南仓小学校长陈丹丹以仓育大器’”为主题,介绍了学校在运河思政仓文化课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朝晖围绕行走大运河: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史展开分享;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杨锟则聚焦校馆协同,融合文旅,打造运河思政育人品牌分享了职业院校的特色实践。

圆桌论坛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景永帅、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陈喜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陈晶晶围绕运河思政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路径探索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

平行论坛环节展现了与会单位丰富的运河思政实践成果。在运河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分论坛上,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中国水利博物馆、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等11家单位分享了让运河文化起来的创新实践,包括毕业课程设计、文化传承路径探索等。在红色精神探源与数字传承赋能分论坛上,北京学校、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山东济宁修文外国语学校等10家单位探讨了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传承运河文化和红色精神,展示了AI元宇宙、数字化志愿服务等创新应用。两场论坛从不同维度为推进运河文化育人新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创新思路。

此次活动是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的指导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世界运河城市Canal Walk行动组委会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学校承办。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