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江苏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5-10-27 作者:阿妮尔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江苏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第一时间学习全会公报精神,纷纷表示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江苏教育力量。

培根铸魂育新人

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方向。

“我校将牢牢抓住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两大着力点,持续推动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为续写中华文化新辉煌、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不断贡献‘南艺方案’、作出‘南艺贡献’。”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表示。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孔智键表示,将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讲好中国故事,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和要求,为思政课注入新活力,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与辩证思维能力。

“我将继续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汗水挥洒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婉婷说。

“我市将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坚实力量。”连云港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林田海说,该市构建“山海铸魂”思政育人体系,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度开发本土特色课程,打造“山海课堂”实践品牌,每年可组织约20万名学生开展沉浸式研学。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等,让江苏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倍感振奋。

“学校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表示,学校将高起点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重点瞄准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同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校地融合发展新格局。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表示,学校将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急需,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有力地发挥好职业教育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作用。

“今后,我将立足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科研上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党支部书记王三银说。

“我们将围绕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精准对接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需求,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切实提高产业服务能力。”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士利表示。

“我要把专业所学融入时代洪流,用青春智慧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学生王思蓓说。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民生所盼,是教育发展所向。“‘十五五’时期,无锡教育系统将紧密对接国家所需、城市所向、民生所望,更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无锡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表示,无锡将聚焦人民美好期盼,办优与人口发展相协调的基础教育;聚焦教育队伍资源保障,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全会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孙云静说,徐州将聚焦保公平、促均衡、强服务、增活力,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将聚焦基础教育提质、素质教育提级、拔尖教育提优,不断深化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师队伍结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泰州市姜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申海峰说。

全会关于“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强稳岗促就业”的部署,为全省高校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锚定方向。

江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孔丽丹表示,江南大学将进一步践行全会精神,多方联动开拓就业市场,做精做优供需对接服务,坚持学校“访企拓岗”和学生“入企探岗”相结合,提升岗位有效利用率,并统筹好就业实习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地、校企协同,以全链条服务护航毕业生就好业。

南京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薇薇表示,学校将高效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状况与招生、教学评估联动,持续拓展各类岗位供给,加大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力度,积极协调地方、行业、企业及校友等多方资源,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挖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岗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阿妮尔)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