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广娟 尚紫荆)当千年译事遇上智能浪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第二十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暨翻译研究国际论坛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举行。全国翻译界专家学者齐聚车城十堰,就“AI浪潮下的翻译学科转型与发展”展开深度对话,为湖北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和对外开放注入新活力。
“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会翻译的人,更是精外语、通贸易、懂汽车、善传播的复合型人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校长张红霞致辞表示,学校正全力推动外语学科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让人工智能成为语言服务的“新引擎”。
众多学者分别就中国翻译学自主知识体系重建、知识翻译学理论建构、翻译人才培养创新等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探讨立足中国本土实践,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视野,充分彰显了中国翻译学者探索自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坚定尝试与理论自觉。
英国学者Martin Ward教授现场演示了AI辅助翻译的最新应用,引得不少青年教师举起手机记录;加纳学者Gabriel Asante博士分享的中华文化在非传播案例,为翻译学科的创新提供了多元视角。更令人振奋的是,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宣布,第32届省翻译大赛将首次设立“人机协同”赛道,这标志着AI正式成为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据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全力推进英语学科的改革创新发展,通过构建“英语+汽车”“英语+法学”“英语+电工电子”等课程体系,依托订单班、特色班、微专业等方式,面向十堰乃至湖北汽车出海需求,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外语、熟悉产业、善于传播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开放发展提供语言人才支撑,助力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