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向薛峰 谷利梅 吴伊娜 记者 阳锡叶)“乱世存贞士,烽火立杏坛。同学们,我们要寻找源头活水,勇担时代使命,汲取奋进力量……”近日,在湖南科技学院第84个校庆日前夕,该校50余名师生代表赴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麦地村重走烽火校史路,通过鲜活生动的实践活动,追寻先辈足迹,传承校史精神。
“我们学校四迁其址,七易其冠,1944年因日寇铁骑肆虐,为保存教育薪火,从道县迁至此地,不仅坚持正常教学,还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学生参与地方建设。”该校二级教授潘剑锋以学校旧址麦地村黄家宗祠为讲堂,向师生讲述了先辈们如何在战火中坚守教育事业的往事,介绍了从“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到“湖南科技学院”的筚路蓝缕。
80岁的特邀嘉宾黄志富老人告诉师生们,80年前,他的父亲黄德昌先生,正是在这座作为临时校舍的祠堂里,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的学子们传道授业。80年后,他的孙女黄俊芳——湖南科技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即将踏上讲台,接过接力棒。这段特殊的家族传承,成为校史的生动注脚。
“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铿锵的朗诵声在祠堂前回响,学生们以青春之声致敬先辈。当年“省立七师”师生们在油灯下诵读的《采薇》《无衣》,如今化作了新时代青年薪火相传、矢志报国的激昂誓言。师生们还齐声唱响校歌《潇湘之歌》,排成巨大的“80”字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该校学生工作部负责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旧址是最生动的课堂,这种创新实践能打通红色文化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多措并举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充分利用丰富的本土红色资源和校史资源优势,推出“卓阅潇湘”“潇湘心语”等特色育人品牌,推动形成线上线下互通、校内校外联动的思政教育新范式。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