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长江大学:劳动纳入必修课 万名新生学种地

发布时间:2025-11-04 作者:程墨 晏亮 刘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晏亮 刘健)铁锹破土,种子落地,汗水浸润……近日,在长江大学东校区创新港的土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启动仪式正在举行。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锋将“劳动先锋团”旗帜授予学生代表,宣布这片占地90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启用。翻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这些看似简单的农活,成了长江大学2025级本科生的劳动实践必修课。

深秋的阳光下,红色的旗帜格外醒目。许锋和学生们一起,弯腰、撒种、覆土,动作一气呵成。技术专家现场演示播种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从间距到深度,讲得细致入微。“原来种菜有这么多学问!”信息与数学学院的学生胡佳禾边听边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在这片90亩的“田间课堂”,种植品类丰富多彩,涵盖二月兰、小白菜、生菜、萝卜、香菜等多种作物。学生不仅要在田间地头躬身实践,还要学习作物生长规律,记录劳动心得。

“这不仅是一块土地,更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课堂、新阵地。”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张科介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是该校推动劳动教育改革、深化“五育并举”培养体系的关键一招,着力构建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系,推动“育在长大”人才培养体系提档升级,培养更多“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该基地总面积约60030平方米,将面向东校区2025级全体本科生开放,共计13个学院129个班级;学校同步在西校区建设了劳动教育基地,向西校区2025级本科生开放。基地创新采用“校院联动、师生共建”运作模式,学校机关干部与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劳动实践。在学生组织与考核方面,实行“全员参与、先锋为标、内外结合、多维激励”的模式,一方面开设劳动实践必修课,要求所有新生参与相关基础劳动,成绩纳入第一课堂管理;另一方面组建“劳动教育先锋团”,承担精细化耕作等高阶任务,将先锋团学生表现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还构建了多维度的价值实现机制:学生可通过市场化运营售卖部分蔬菜,直观感受劳动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可进行公益捐赠,将部分成果定向赠予相关社区与居民,送出长大温暖;也可与学校饮食中心联动,将新鲜蔬菜直供校园食堂,让师生共享劳动果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不定以后在食堂吃到的樱桃萝卜,就是我们自己种的!”教育与体育学院2025级学生张车佳在参加启动仪式后感慨道。和她一样,许多学生都对这门“田间必修课”充满期待。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