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郑翅)近日,首届“湘湖论教”学术会议在杭州萧山启幕。本次会议以“教育发展与城市未来”为主题,旨在共同探寻如何让教育成为塑造城市精神、增进民生福祉、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最终实现“教育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教育更卓越”的愿景。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萧山实验区首席专家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罗滨,萧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新程,萧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建平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主持。
吕玉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颁布实施,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方向与重点任务。杭州市萧山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形成了体量庞大、体系齐全、体制多元的教育样态,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取得成效。中国教育学会将持续助力萧山等区域教育改革,汇聚专家智慧,共同探索萧山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路径和新模式,努力形成区域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萧山经验。
杨新程指出,教育是铸魂育人的“根脉工程”、城市发展的“引擎工程”、守正创新的“未来工程”。萧山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教育战略规划,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尚学萧山”的品牌更亮;深化数智教育改革,让“萧山模式”的路径更宽;推动教育发展与城市未来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萧山经验”,为省市乃至全国靶向破题、先行先试贡献力量,从而实现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在主旨报告环节,杨银付系统解读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的背景意义、核心思路与主要内容。他详细阐释了《纲要》提出的“两阶段目标”“三大属性”“六大特质”“八大体系”和“五个重大关系”,强调实施路径需聚焦“五大战略任务”,即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他提出,要通过制度创新与质量提升双轮驱动,推动教育体系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尹后庆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社会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同样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战略转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智能时代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高质量教育必须强化其精神塑造功能,通过培育人格品质、道德修养、情感质量与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回应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青少年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举措。
章建平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在浙江省战略指引下,萧山区以基础教育现代化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强基拓径、筑桥通程、凌峰领航”实践,以教育“软实力”提升营商环境“硬指标”,助力打造青年向往之城,推动“家家门口有好学校、人人身边有好老师”愿景实现。
当天下午,“城市精神与大思政教育、AI赋能教育变革、城市教育空间重构”三个平行论坛同步进行。论坛通过主题分享、专家点评等形式,多维度破解教育与城市融合的关键问题。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