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教育部教材局、陕西省教育厅、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和三科统编教材西部巡讲活动在陕西延安举办。读本和三科统编教材编写专家、培训专家,14个相关省份教育行政部门教材工作负责人,陕西读本及三科任课教师等2000余人参加本次巡讲活动。参训教师直言:“很及时!很有用!”
一场铸魂育人的初心之旅
开班式上,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反映了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鲜明特质。不折不扣落实好,是教材战线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在这里开展巡讲活动,既是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西部教育一线的务实举措,更是以教材为载体传承红色血脉、以教育为纽带凝聚民族力量的生动实践。
此前,巡讲活动已走进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青海西宁、内蒙古锡林郭勒、吉林延边、西藏林芝、新疆喀什、贵州遵义,成为专项助力西部和民族地区用好国家统编教材的响亮品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三科统编教材西部巡讲总览。教育部教材局供图
活动现场公布的“成绩单”令人振奋:巡讲活动自2018年开展以来,累计现场培训三科教师6000余人,线上培训4.8万余人,建立了一批手拉手帮扶对子和名师工作室,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让统编教材使用要求真正“立”起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落”下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上来,为西部和民族地区用好国家统编教材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本次巡讲活动对于提升延安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严晓慧说,“延安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认真学习专家解读,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刻领会三科统编材料的编写意图和价值导向,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一场传经送宝的赋能之行
巡讲活动针对一线教师教学需求,紧紧围绕发挥教材的铸魂育人作用、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设计了专家讲座、说课评课、教学展示等多个环节。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张宏志以“战略视角中的中共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为题,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敏锐洞察和把握。
11个分会场同时开展专家讲座,详细介绍教材重难点和教材理念落地实施方法;教师现场授课和说课,学科专家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在巡讲启动前,授课和说课教师已进行了3个月的备课和磨课,每节课均建立了由教材编写和编辑专家、优秀教研员等组成的备课团队,对每节课进行认真打磨,帮助备课教师更深入理解教材、改进教学设计。
延安市宝塔区第七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师甜利表示:“通过磨课,更加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要义与内在逻辑,破解以往教学中对一些理论重点把握不准的困惑,为用好教材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径指引。”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马嘉宾看来,这正是巡讲活动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的体现。“活动以‘让更多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把带着问题去、盯着需求帮、跟着实效走贯穿活动的全过程。”马嘉宾说。
一场山海和鸣的同心乐章
北京东城与内蒙古通辽,江苏南京与新疆喀什……民族地区教研“手拉手”结对代表分享的帮扶故事,是巡讲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山海、深情传递的生动缩影。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分别向延安捐赠精品图书1万册。
为深入做好统编教材使用保障工作,教育部教材局在已有措施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升,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启动实施《民族地区中小学国家统编教材(含读本)使用“固本培优”行动计划(2025—2027年)》,将在未来三年,以西部巡讲、“大篷车”巡回培训、“种子”教师培养、教研“手拉手”、教研交流活动、定向支持帮扶、资源支持七大项目为支点,面向民族地区省份和部分西部地区省份,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精细化、立体化的帮扶体系。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扛牢政治责任,种好责任田,全面了解本地区教材使用的薄弱点,全程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全面加强统编教材使用各环节;项目实施单位要履行项目主体责任,做好行动派,加强调研,统筹实施,以取得实效为目标集约高效推进,用数智化手段实现广泛共享;教师要发挥教材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当好播种者,提高站位、厚植情怀、提升能力,真正把外力转化为内在实力。”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说。
巡讲活动传递着知识,更播撒着希望。七年来,在教育部教材局指导下,各单位通力协作,提供了持续有效的教材使用支持和丰富有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同见证了统编教材在西部和民族地区扎根生长,更见证了无数教育工作者为培育时代新人所付出的坚守与担当,为西部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注入了持续而深远的力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林焕新)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