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谢娜 徐鸿涛 记者 陈朝和)“没想到理工科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这么有看头!”舞台上,当AI还原的英雄与演员同台,观众仿佛被带回到“大漠孤烟”的玉门关,踏遍祁连山,为国找石油……在这段沉浸式观演体验里,一段鲜活的能源报国故事如甘泉般浸润了师生心田,“这部剧感染力太强了,让我与主人公之间完成了一场石油精神的接力!”
近日,西南石油大学原创话剧《时代铁人陈建军》举行首演。该剧入选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以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1980级校友陈建军为原型,讲述他从母校出发、为国找油、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首场演出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近万人。
作为一所能源特色鲜明的高校,如何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把蕴含科学家精神、铁人精神的校友故事搬上舞台,不仅鲜活接地气,也能让道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走进学生心里。”该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敏表示。
数字化技术的“神助攻”让这部剧更有看头。剧目开场视频《传承》所有画面、音乐均由AIGC技术制作完成。屏幕上,AI生成的陈建军带领学生重走来时路,实现青年学子与他的跨时空对话。这部视频由该校“能源报国”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艺想天开工作室等创作,沉浸式的视觉语言带动观众从线上观影“丝滑”转场到线下表演。
该剧从策划、编剧到排演历时200余天,吸引了100多名师生深度参与,成为一堂生动的石油精神教育课。
走进主人公的真实生活,从小切口挖出好故事,是上好这堂课的第一个诀窍。师生组成暑期社会实践队,跨越1700多公里,走进甘肃玉门,与油田一线员工同吃同住,深度采访陈建军妻儿和生前并肩战斗过的领导同事。
“来到这儿才发现,铁人的形象下还藏着与战友的兄弟情、与妻子的相守情、与儿子的父子情……”学生编剧、该校地质学2025级研究生杨川榆被深深感动,“他的身上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也有与病魔抗争的悲壮和对未完成事业的不舍不甘。”
学弟演学长,老师演校友,家校情怀共振让演员们深刻感悟到“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背后的分量。剧中中年陈建军饰演者、地科院辅导员王晨晨表示,要把陈建军的感人事迹讲给更多学生,激励青年学子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青年陈建军饰演者、石油工程2024级学生王熙正坦言仿佛在表演中从陈建军手里接过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
首演现场,主创团队特意邀请了陈建军家属到场观看,“这部剧还原了我丈夫的一生,我们深受感动。希望更多人像他一样,投身国家能源事业。”
要让能源报国路上的好故事持续回响,学校党委书记张烈辉表示,学校将深挖更多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校友事迹,持续扩大展演范围,把一个个好故事串联为生动的“大思政课”,让科学家精神、石油精神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的爱国情和报国志,为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动能。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