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指向核心素养:构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

发布时间:2025-11-18 作者:冷丹 宋涛 吴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关键能力提升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目标已从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综合素养的培养。开发并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开展“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是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教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回应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重要举措。 

构建“国家—校本—特色”三级联动的课程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更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载体。国家课程标准是统一纲领,校本课程是连接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桥梁,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能够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迈向“精准化”“多样性”。 

夯实国家课程“基础层”——力争“人人体质达标”。国家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华中师大附小”)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石,在内容上,严格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系统开展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实施上,打破学段壁垒,注重学段衔接,构建系统化课程,水平一(一、二年级)设置每周4节体育课,包括两节常规体育课,两节特色体育课(足球、短绳);水平二、三(三至六年级)设置每周3节体育课,包括一节常规体育课,两节特色体育课(足球、篮球)。 

同时,各学段均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引,设定具体预期目标,如一、二年级要求90%以上学生一分钟跳绳超过120个,各学段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均达98%、优良率超70%。立足一体化实践,学校不仅形成了课堂教学模式教案集和足球、篮球、跳绳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集,还开发了课课练运动处方、课后作业指导运动处方、体质健康提升方案等成果,更让每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其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层”——打造华中师大附小“体育名片”。在夯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秉持“启蒙养正,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锚定“阳光少年,引领未来”的育人目标,将国家课程与学生需求、学校文化、师资特长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张独具特色的“体育名片”。具体而言,学校运用课程化思维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实现了从零散体育活动到系统化课程方案的全面跃升。其中,阳光大课间特色活动致力于构建体能练习的主阵地、全员参与的主平台,精心设计了两套活动组合:“七彩阳光,青春向上”——涵盖适合春夏季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自编特色操、体适能组合练习、一分钟跳短绳及放松舞蹈5个模块,“绳彩飞扬,舞韵墨香”包含适合秋冬季的旭日东升武术操、趣味跑操、一分钟跳短绳及放松舞蹈4个模块。课间共享体育活动则搭建了“勤练”平台,校园内不仅放置了篮球、足球、排球等常规体育活动器材,还配备了跳跳球、风火轮、流星锤沙包等趣味器材,同时引入了数字化融合运动仪器,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互动性,有效实现了学生体质优良率的提升。在对这一系统化活动课程方案的持续践行下,学校体育组高效产出了阳光大课间活动方案、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案集、校队运动队训练体系等一系列丰硕成果,有效推动了学生体质优良率与体育品德的协同提升,铸就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中师大附小“体育名片”,为加速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供持续动力。 

创新特色项目“融合层”——搭建“以赛促学”实践平台。学校着力构建“融合层”特色项目体系,通过系统打造“体育素养节”与“体创文化节”两大主题赛事,将零散的体育竞技活动整合为贯穿全学年的课程化赛事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育人”的深度融合。在校内层面,以“阳袖杯”校园班级联赛为引领,开展了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啦啦操、国际象棋等多个运动项目,并同步开展春季阳光活动展示会、冬季体质健康达标会等全员性活动。在校区层面,通过“华桂杯”校区友谊赛推动桂子山校区和南湖校区两校区师生交流互鉴。在校外层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区级及以上高水平竞赛,从能力、心态、视野三个维度丰富学生阅历,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此外,学校特别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融合,开展体创素养展评活动,在赛事体系中嵌入征文、演讲、绘画、手抄报等文化创作项目,使体育活动不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成为文化素养与创造力的展示平台。华中师大附小通过实施总积分评价机制,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这一机制不仅检验了“学—练—赛—评”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成效,还促进了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全面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文化特色,即“人人参与、层层进阶、体艺融合、全面发展”。 

创新“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进阶的“学”。结构化是课程与教学内容优化的核心追求,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内容层面的具体体现。“学练三个一”(单一技术练习和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比赛或游戏)是实践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有力抓手。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基于“学练三个一”原则,以问题为导向,根据进阶式的活动设计理念,创设不同层次、不同难度梯度的教学内容,并关注教学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形成闭环的结构化呈现。课堂教学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真实情境中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学练单个技术、组合技术以及参与游戏或比赛,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练习形式多元化——设置有效的“练”。体育课堂“练”的过程中应追求“有趣、有序、有体、有德”,通过设计趣味性强、安全有序且形式高效的多样化练习,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和有效互动。在学校体育课堂上,教师注重练习形式的多元化设计,善于通过场地、器材、声音、语言等条件的变化,创设出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练习,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学习欲望,提升练习效果。例如,“足球:变向运球过人”课例,设计直线、曲线运球比速度的练习,设置触摸铃铛条件限制,激发学生不断挑战,建立自信;“旱地冰球:运球变向过人及体能练习”课例,利用曲棍球杆作为条件限制,帮助学生建立运球变向过人的空间感;“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及体能练习”课例设计2人一组传球比多、4人一组传球比稳、8人一组移动传球比准等不同形式的趣练,激发学生兴趣。 

image.png

表1脚内侧运球课时学习单

教学比赛情境化——设立实战的“赛”。贴近实战化情境设计教学比赛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复杂比赛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迁移”运动技能的能力,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游戏比赛的过程既是对“学练”的巩固,也是调节课堂学习气氛的“调味剂”,更是渗透规则教育、培养学生人格品德、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注重基于真实情境的比赛设计,旨在使学生在对抗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技术及简单的技战术组合。同时,学生能在比赛的真实情境中发现真实问题,并通过师生共研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最真实的学习效果,提升运动认知和战术运用能力。例如,“足球:变向运球过人”课例中,基于真实情境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比赛:1V1比赛,巩固单个技术,提升战术能力;2V1比赛,在有防守对抗的实战情境中,学会选择合理的战术时机;2V2比赛为个人战术与集体战术的组合赛,旨在强化技能在实战中的运用,并在比赛中渗透规则意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成败、自信抗挫的品质。 

教学评价精准化——设定综合的“评”。学校构建了涵盖多个评价维度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课堂学习层面,通过体育课程评价(包括课堂评价、中期评价、期末评价)关注学生技能掌握与参与态度。活动与赛事层面,依托班级—年级赛事评价、校级赛事评价及“体育素养节”“体创文化节”两节总积分评价,全面衡量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健康层面,以国家体质健康评价为基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科学评估学生体质状况。这一多层次、多主体的评价网络,不仅达成了目标、内容与评价的有机融合,更充分发挥了“以评促学、以评促练、以评促发展”的导向作用,全面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 

课堂教学评价精准化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环节。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例,华中师大附小执教的“小足球:脚内侧运球”课例中构建的精准化评价创新实践在湖北省第十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中得到行业专家高度评价,也在省域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具体而言,即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课时学习评价量表,依据结构化的教学内容,明确可观测的评价要点,这些评价要点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学生采用小组互拍视频,互学、助学的方法,对照评价量表(见表1)进行自评、互评,实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精准化、可视化。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康素养和运动习惯的基础性课程。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华中师大附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核心使命,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重要载体。 

(冷丹,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办公室主任,一级教师;宋涛,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高级教师;吴晶,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卫艺心主任,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景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